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陕西省2015年全面改薄工作总结

2016-03-08 来源:督导办收藏

  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以下简称“全面改薄”)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保障教育公平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启动实施以来,在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在陕西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共同努力,部门之间积极协作,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就我省2015年“全面改薄”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2015年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领导,统筹规划。一是省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全面改薄”电视电话会议和教育部专题培训班之后,省政府专题研究我省贯彻落实工作,根据工作进展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问题。为进一步安排部署我省“全面改薄”工作,2015年1月13日,省政府召开全省电视电话会议,再次对规划修订、工程实施等作出全面部署。省教育厅作为牵头部门,多次召开省级部门协调会、厅务会议,积极协调和推动我省工作。二是成立专门工作组织。为加强组织领导,统一领导和部署“全面改薄”工作。教育厅成立了“全面改薄”工作小组,省教育厅分管领导任组长,财务处负责综合协调,10个相关处室共同参与。同时,适时召开座谈会,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问题。2015年,在面临机关严格清理处室长期借调人员的不利情形下,省改薄办人员由原来的6人缩减为2人,对项目管理及后续工作的开展带来较大影响。我们积极协调人事处等有关部门,通过内部调剂、调整分工等措施,确保项目管理工作有序衔接,有效加强。

  2.明确目标,严格年度计划编制与执行。一是完成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根据省政府要求,省教育厅多次召开对接会,与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共同会商研究我省“全面改薄”规划编制和项目实施有关工作。2014年4月,开展了薄弱学校排查摸底工作,清查登记现状,分析确定办学条件缺口,确定了实施范围,并汇总需求规划数据形成“全面改薄”建设规划。2015年3月,修改完成《陕西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2014—2018年)》,并向各市县印发了《关于印发<陕西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2014—2018年)>的通知》,报国家三部委备案。二是全力完成项目年度计划。根据项目规划,2015年,计划新建改造校舍178.9万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96.8万平方米、生活用房81.3万平方米;改造体育场地185.8万平方米;购置图书363.8万册,计算机2.9万台。据统计,2015年全省共安排项目学校3331所,新建改造校舍面积179.26万平方米,改造体育场地 252.84万平方米,购置设施设备202.68万台件套。超额完成了规划目标任务。

  3.加大投入,整合各类项目建设资金。我省不断加大项目建设投资力度,在用好中央资金的同时,积极整合省级专项资金、中央薄改专项资金、校舍长效机制资金、改善部分特殊地区学校办学条件补助资金、初中工程、教师周转宿舍等专项资金,统筹安排,聚集使用。2014年,省级共统筹安排“全面改薄”项目建设资金30.3亿元,安排项目学校2302所,校舍建设单体3667个,校舍建设面积320.7万平方米,改造体育场地面积168.7万平方米。2015年,省级财政统筹下达项目建设资金34.06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2.44%。此外,要求市、县将新机制资金、进城务工子女综合奖补资金按照规定优先用于“全面改薄”工作。市县工作努力程度和财政投入情况将作为安排中省专项资金和奖补资金的重要依据。总体上看,投入力度前所未有。

  4.强化项目管理,狠抓工程建设进度与质量安全。建设进度和质量安全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在具体管理过程中,一是严把审批设计关。各项目由有资质的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勘探和设计,经评审、批准后正式设计。二是严把招投标关。所有项目都必须依法依规公开招标,择定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企业。三是严把建设进度关。各市县区、各项目校和施工企业科学统筹安排施工力量,对工程建设进度定期检查、及时通报。四是严把工程质量关。严格执行建设程序,规范施工,对建筑和安装材料严格复检。实行校舍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建筑施工和工程监理等单位准入制,实行项目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和质量终身制。五是严把施工安全关。要求施工企业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安全施工,项目学校对师生加强安全防范教育。六是严把竣工验收关。所有项目均要按程序进行审计和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后才交付使用。

  5.多措并举,强化督导。一是建章立制定规矩。为切实保障校舍安全,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建立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实施意见的通知》。积极会同省财政厅制定了“全面改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从资金使用范围、资金分配、申报与拨付、资金管理与绩效评价、监督检查等方面进行规范。为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实施的进度、质量和效益,研究拟定了“双月报、定向调度、督导检查、监督举报、应急处置、公开交流、绩效评价、档案管理”等八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夯实市县及项目学校项目建设主体责任,细化项目管理目标及要求。已广泛征求各方面修改意见,近期将正式印发执行。二是过程督导定标准。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全面改薄”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要求各地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落实投入责任,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切实解决最薄弱、最突出问题。召开全省义务教育建设项目实施情况通报会、专题会,对项目建设进度缓慢和项目申报问题突出的市县进行约谈,要求规范项目管理,要求落实责任,采取倒排工期等形式加快工程进度,严格按照项目申报范围与要求遴选项目学校。三是检查抽查促落实。省教育督导团对“全面改薄”进行专项督导,并纳入开学检查内容。采取多种方式,组织资金使用与项目建设监督检查,督促落实财政教育投入,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地市也不定期、不打招呼,直接深入基层项目学校明察暗访。

  6.加强宣传,表彰先进。根据全国改薄办《关于开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网上展播活动的通知》精神,为充分展示我省“全面改薄”工作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我们积极组织各市县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回顾总结,报送“全面改薄”网上展播材料。从市县上报的46份展播材料中向教育部推荐报送汉中市宁强县、渭南市合阳县、宝鸡市麟游县、榆林市佳县的展播材料进行全国展播。同时,对报送的展播材料择优在省教育厅门户网站进行展播,起到了良好的展示宣传效果。为表彰先进,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进一步激励各级“全面改薄”工作,推动项目稳步实施,开展2015年度“全面改薄”工作先进集体评选工作,对长安区教育局等22个先进集体予以通报表彰。

  二、2015年工作成效

  1. 实施进度。

  2015年批复项目进展情况。2015年省级财政统筹下达“全面改薄”项目建设资金34.06亿元,市县投入20.6亿元,安排项目学校3331所,新建改造校舍面积179.26万平方米,改造体育场地 252.84万平方米,购置设施设备202.68万台件套。截止目前,已开工学校2385所、占批复学校的71.6%,已开工校舍面积197.21万平方米、占批复数的75.56%,开工体育场面积199.36万平方米、占批复数的78.84%。竣工项目学校1457所、占批复数的43.74%,竣工校舍面积75.3万平方米、占批复总数的42%,竣工体育场地面积156.7万平方米、占批复数的61.9%。

  中央资金建设项目投入及进展情况。已累计投入资金65.06亿元(其中中央37.13亿元,省级17.62亿元,市县10.31亿元),批复校园校舍建设类项目学校3575所,覆盖在校学生128.42万人。截至目前,已开工学校2058所,占批复学校的57.56%;竣工项目学校1415所,占批复数的39.58%,批复校舍建设面积150.64万平方米,投资32.57亿元。已开工校舍面积107.87万平方米,占批复数的71.6%;竣工校舍面积64.32万平方米、占批复总数的42.7%。批复体育场地建设面积87.03万平方米,投资1.85亿元。已开工体育场地面积51.65万平方米,占批复数的59.3%,已竣工体育场地面积31.02万平方米,占批复数的35.64%。

  设备采购类项目进展情况。2014—2015年,中央和省级资金主要用于校舍建设类项目,兼顾体育场地改造。设备采购类项目省市县投入4.08亿元,涉及项目学校1646所,购置生活设施4.82万台件套、购置图书资料138.97万册、采购课桌凳19.58万单人套、购置数字教育资源4.24万GB、计算机及教学仪器设备4.25万台件套。

  2.成效和体会。

  “全面改薄”是为了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而实施的一项重大工程。通过中省和地方共同努力,新建了一大批教学用房、学生宿舍、食堂餐厅和生活设施,购置了一大批取暖、供(饮)水、床具、炊具等生活设备,有效缓解了“农村学校太弱、县城学校太挤、教学装备短缺”等迫切问题,项目学校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人员减少或调整影响工作的持续性与高效性。省级部门清理借调人员、市县部门临时性调整人员等,导致刚刚接手工作的同志由于业务不熟练,无法立刻介入新的工作中,影响整体工作进度。二是地方项目报建手续复杂,报批环节较多。个别市、县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不够,在项目的报建和报批等前期工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三是项目建设成本上涨幅度大,设计、施工等建筑标准提高,项目投资普遍加大,建设资金出现缺口,导致后期工程进度受到影响,附属设施建设没有配套到位,学校功能仍不完善。四是项目建设规费减免政策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受地方、部门利益影响,规费减免政策在个别市县落实不到位,减免力度不大。

  四、有关意见和建议

  “全面改薄”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绩,社会反响良好,学校、师生普遍肯定和赞誉,建议国家应当进一步加大中央专项资金投入力度,扩大覆盖面,使更多薄弱学校能早日得到国家政策的普惠和支持。

  五、2016年工作要点

  2016年是 “十三五”开局之年,是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也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面改薄”专项督导工作,我们要以此为机遇,聚焦教育扶贫,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持续强力推进我省“全面改薄”工作,切实解决基础教育领域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一)积极筹措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省级统筹职能,积极争取省本级经费安排,盘活存量,用好增量,调整结构,提升效益,整合各级各类资金,加大贫困地区教育投入,保障“全面改薄”项目顺利实施。

  (二)加强监督检查。省级将把监督检查作为实施工作重要内容,加大工作力度,采取重点督查、定期巡查等形式,加强实施过程检查,着重加强建设管理和监督。全面对各市县经费管理使用情况和项目实施管理情况等全面开展自查和省级重点抽查,对执行不力、严重影响进度的地区下发督办通知书将整改情况进行通报,并纳入全省基础教育经费管理绩效考评。

  (三)完善绩效考评。省级将进一步完善绩效考评通报制度,在2015年通报中,把每个市县区成立机构、人员配备,规划编制质量、工作进度等列入考评,督促各级进一步落实“全面改薄”人员组成,做到事有人做,责有人负。考评结果将作为基础教育经费分配的重要因素。

  (四)加大宣传力度。继续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全面改薄”有关政策、经费投入、项目管理、建设成效等,推广典型经验,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努力营造社会支持、监督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耿道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