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西藏自治区2015年全面改薄工作总结

2016-03-08 来源:督导办收藏

  2015年,我区按照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坚持聚焦薄弱学校,坚持勤俭办学,加强省级统筹,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为全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夯实了硬件基础。

  一、2015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

  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摆在发展教育的突出位置。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两年安排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建设,自治区分管教育的副主席房灵敏主持召开会议安排全面改薄工作,并多次过问项目进展情况,并就我区完成情况未达到预期目标进行了安排部署。教育厅高度重视全面改薄工作,列入年初厅长办公会,研究贯彻全面改薄意见精神,部署具体工作,明确资金安排原则,并在6月份和11月份再次安排厅长办公会,全面了解实施进度,分析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为落实自治区及教育厅工作部署,领导小组成立工作指导检查小组,多次分赴全区各地市了解项目进展情况,督促市县两级主要责任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合力推进工作计划。自治区定期编制全面改薄项目进度月报,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年初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厅与各地市签订了责任书,明确规定,对实施全面改薄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主要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二)科学编制年度计划。

  2015年,领导小组坚持实事求是,保基本、兜底线,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坚持雪中送炭、向艰苦边远地区倾斜的原则,结合各地市教育总体需求、发展基础,以全面改薄规划为主要依据,充分结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计划和“十二五”学校投入情况,优先安排2016年和2017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县,同时兼顾少数已经通过均衡验收的薄弱学校急需改造项目,科学编制年度建设计划。根据年度建设任务,编制了全面改薄专项资金投资计划、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专项资金投资计划、澡堂暖廊菜窖饮水“四有工程”建设专项投资计划、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投资计划等四个资金申报计划。

  (三)统筹筹措资金。

  2015年,在中央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在有关部委的精心指导下,西藏自治区高度重视,在自身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优先安排地方配套资金,多渠道争取其他资金,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全年资金落实情况是:共落实资金133673.85万元。其中:薄弱学校维修改造中央专项资金115977万元(含校舍维修改造资金),接收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城镇义务教育学校改造专项资金10952万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薄弱学校教学仪器设备采购资金3744.85万元,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信息化建设项目资金3000万元。中央下达给我区的各类专项资金125629万元,自治区配套学校基本建设资金5300万元、配套信息化和设备采购资金2744.85万元。全区年度实施校舍类项目126929万元、实施信息化项目3000万元、实施设备采购项目3744.85万元。

  (四)加强项目管理。

  严格资金管理,严格执行资金管理有关规定,从自治区到各地市建立专项资金账户,做到了专款专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工程进度拨款,做到了专款核算。严格执行10%的工资保证金制度。项目资金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追究机制,对挤占、挪用、截留、套取专项资金等违规行为建立问责制度,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规范项目管理,严格执行《关于加强教育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各项要求,工作机制、质量监管、施工进度、竣工验收等各方面明显规范。严格基本建设程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单位按照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项目合同管理制等建设制度,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项目实施过程中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专业化精心施工,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严把工程设计关、施工质量关、竣工验收关、设备采购关和资金使用关,确保项目实施一个,质量达标一个,验收合格一个。同时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每一个项目都建立完整的档案,做到了有据可查,提高了建设和管理水平。

  (五)强化监督检查。

  建立完善了项目进度月报制度、校舍信息管理制度、质量监督制度、资金监管制度、检查通报制度和绩效考评制度,促进了项目实施。规划实施过程中,项目单位主动公开年度建设项目安排情况,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各地市充分发挥建设、地震、国土、水利、消防、环保等专业部门在技术指导上的优势,加大质量技术标准和安全生产规定的执行力度,保证了项目选址、勘探、设计、施工的高质量。加强全方位监管,自治区教育厅会同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分赴各地市全面检查项目实施情况,汇总发现的问题,全区通报,限期整改,并将整改情况限期上报。全年通报了一批,整改了一批,确保了项目质量。

  二、2015年工作成效

  (一)项目实施进度。

  1.2015年实施项目711个(包括校舍建设、设备采购)、面积50.8万平方米。其中:校舍建设类项目,新建重建项目406个、面积50.8万平方米,占规划总面积的32.5%;已开工学校179个、项目179个、面积19.1万平方米;竣工学校80个、项目80个、面积4.7万平方米,占规划总数的3%。设备采购类项目,采购设备种类9项,采购内容为理化生实验室及仪器88套、音体美卫器材99套、上下铁床7600套、课桌凳18000套、八人餐桌1900套、图书53万册、书架530套等,采购总金额3744.85万元。采购已全部完成并配备到校。学校信息化建设项目,为58所学校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室595套,建设计算机教室71间。全年完成投资3.87亿元,占总投资的28.9%。校舍建设类方面,共完成投资3.2亿元,占该类投资的25.2%。设备采购类项目,完成投资3744.85万元,占该类投资的100%。信息化建设方面,完成投资3000万元,占该类投资的100%。

  2.2014年和2015年中央资金项目安排落实情况。其中,校舍建设类项目的项目944个;项目开工学校711、项目711、开工面积42万平方米、开工比例56.1%;竣工学校525所、项目525个、竣工面积22.5万平方米、竣工比例30%。设备采购类项目,采购设备种类9项、采购总金额8827.85万元,已全部完成采购并配备到校。信息化建设类项目,两年共落实建设资金5000万元,配备1186套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室、 建设86间计算机教室,项目已全部完成。

  (二)成效及亮点。

  通过实施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2015年底,全区共有小学826所,教学点322个,小学在校生29229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94%;初中101所,在校生117520人,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6.24%。2015年,通过优先安排均衡发展“迎评”县基本建设项目和教育资源配备资金,全区20个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教育公平迈出坚实步伐。

  一是校舍条件明显提高。到2015年底,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校舍有573.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53%,其中小学校舍有370万平方米,初中校舍有203.4万平方米,小学生均校舍面积达到12.65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面积达到17.31平方米,小学和初中生均校舍面积比2014年分别提高了1.59平方米和1.45平方米,比2013年分别提高了2.2平方米和2.07平方米。

  二是校舍质量明显提高。到2015年底,小学框架结构校舍有221万平方米,占该类校舍的59.7%,增加了4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初中框架结构校舍有121.6万平方米,占该类校舍的59.8%,增加了5.8万平方米,增长5.1%。

  三是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区小学体育运动场面积达标学校达到504所,占比61%;体育、音乐、美术器械配备达标学校都在450所以上,占比超过55%;自然科学实验仪器达标学校达到459所,占比55.6%。初中体育运动场面积达标学校达到98所,占比97%;体育、音乐、美术器械配备达标学校都在81所以上,占比超过80%;理科实验仪器达标学校达到82所,占比81.2%。同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四是信息化建设明显加强。实施“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网络接入的小学有425所、初中77所;725所中小学校5879间教室配备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终端;中小学校学生计算机教室954间38160台。

  五是大班额明显减少。2015年,义务教育消除大班额共计179个,其中小学减少了82个、初中97个。

  六是随迁子女就学得到有效保障。到2015年底,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就读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有2.9万人,其中在公办学校入学的学生超过99%。

  七是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15年底,全区小学学生宿舍面积72.3万平方米,寄宿生18万人,同比增加了11.4万平方米和5万人。初中学生宿舍面积58.1万平方米,同比增加了5万平方米,寄宿生9.4万人,与上年持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食堂增加了4.5万平方米。

  三、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影响,西藏属于我国最不发达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自主发展能力弱,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尽管国家给予了特殊优惠政策和大力支持,但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发展总体水平仍然偏低,均衡发展任务艰巨。

  (一)基础差,底子薄,缺口资金量大。西藏地广人稀,学校布局点多规模小,大部分地区位于空气稀薄、含氧量低、气温低的高海拔地区,山高、谷深、水长,自然环境恶劣,交通条件差。这种“高”、“寒”、“远”的自然环境不仅增加了教育成本,而且严重制约了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目前我区仅有20个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城乡、区域、校际间发展差距较大,消除薄弱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务依然艰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功能及设施配套不完善,农牧区基层学校普遍缺乏取暖、饮水、给排水等设施,高寒高海拔学校无风雨操场,危旧校舍比例较高,校舍面积缺口较大。经测算,到2020年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共需资金111亿元,纳入全面改薄规划资金67亿元,资金缺口达44亿元。

  (二)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工程造价高。西藏主要建筑材料都需从内地运入,目前建筑单方造价都在2600元以上,还有部分交通条件极差的乡镇,依靠人背马驮运至各乡镇,单方造价超过5000元。大部分乡镇学校所在地海拔高,风沙大,不长草,不能实施自然绿化,校园硬化量大,学校附属配套资金需求量大。教育办学成本远高于内地,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差,特别是高海拔艰苦边远地区和乡村学校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依然突出。

  (三)自然地理条件恶劣,工程进度慢。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气候条件恶劣,冰冻期长,施工期短,客观上形成跨年度工程较多,特别是每年五月份之后下达的项目多数会成为“跨年”工程。

  (四)自身发展能力不足。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地方财政自给率低。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对国家的依赖性很强,国家投资处于主导地位,规划实施中,只能根据国家下达资金总量调整项目规划,规划和实际执行情况出入较大。

  四、有关意见及建议

  西藏作为全国唯一一个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低,学校基本建设历史欠账多,建设任务艰巨,加上地方财政收入少,导致自身发展能力严重不足,教育基本建设90%以上依靠中央投资,国家层面的支持对西藏教育基本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为实现到2020年西藏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促进西藏教育与全国一道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议:

  (一)继续实施特殊优惠扶持政策,执行好中央制定的支持西藏的财政、投资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西藏教育基本建设的投资力度,在教育基本建设方面重点给予倾斜,保持合理投资规模,帮助西藏教育缩小与中东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差距。

  (二)支持西藏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及必要教学设备。

  (三)加大西藏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附属设施的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西藏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有了显著变化,但附属设施还很不完善,很多学校里没有一条硬化路面,校园环境极差,在校舍标准化建设之外,急需国家在附属设施方面加大投资力度。

  (四)加大西藏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周转宿舍项目建设,西藏特殊的区情决定了县以下学校的教师在学校工作期间,不能通过市场化渠道就近购买商品房,只能依靠周转宿舍解决住房。为切实留住优秀教师,让教师安心基层从教,大力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十分必要。边远艰苦地区教师周转宿舍项目是中央给予西藏的特殊优惠政策,建议继续加大教师周转宿舍项目投资力度。

  五、2016年工作要点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各项政策措施和相关要求,认真做好“全面改薄”各项工作,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各项工作措施,完善工作机制,确保投资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一)加快推进“全面改薄”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对推进“全面改薄”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思想上不懈怠,工作上不拖沓。继续加强同国家有关部委的沟通协调和衔接,争取国家部委的理解和支持。认真落实国家各部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和要求,加大同省级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确保中央投资计划项目顺利实施。

  (二)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科学规划校舍建设,加强各地市教育项目储备工作,确保规划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严格项目筛选、申报、审批,高效使用专项资金。适当提前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尽量实现一般性工程能够年内完工。充分利用好工程施工的黄金季节,倒排工期,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确保项目及尽早竣工投入使用。

  (三)加强质量监督和项目管理。建立完善项目绩效考核机制,根据项目管理情况,对各地市进行考核,杜绝重视项目争取而轻视项目管理的情况,对擅自调整资金用途、挪用项目专款等情况的单位在年度“绩效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建立健全基建项目月报制度和通报制度,及时掌握全区中央投资计划的进展情况。建立完善各级监督检查工作机制,自治区教育厅将安排工作组到各地市开展大范围广覆盖的项目实施情况监督检查,严格检查有关制度和规定的执行情况,严格落实问责制度,确保资金安全、质量过硬、规模可控、进度达标。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