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交 流 信 息

2016-05-06 来源:督导局收藏

第48期

  【编者按】为及时掌握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进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促进项目实施公开、透明,陕西省出台了全面改薄工作五项管理制度,全面加强项目过程管理。现将文件予以转发,供各地学习、借鉴。

  陕西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五项管理制度

  一、双月报制度

  为及时掌握项目实施进度,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一)全面改薄双月报工作由各级改薄办具体负责。规划建设的校园校舍、运动场地与附属设施,教学装备与设施设备购置等均纳入双月报制度管理。

  (二)双月报制度是全面改薄工作项目管理的长效机制,各地要将责任落实到人,专人负责,专人审核,并保持人员相对稳定。

  (三)省、市、县通过填报双月报系统完成国家双月报数据在线逐级报送工作。县级每单月8日前,登录双月报系统在线填报双月报基表上报市级,市级每单月12日前审核汇总后报省改薄办,省改薄办每单月15日前完成全省数据审核汇总并上报国家。

  (四)各市在报送本地汇总月报数据的同时将所辖县区的全面改薄工作进展情况双月通报基表通过电子邮件另行报送省改薄办,作为省级了解监测县区进度的重要依据。

  (五)各级改薄办要高度重视双月报工作,切实加强项目进度管理,及时收集信息,准确、规范填报,并存档备查。市级应适时对各项目县(区)上报的项目进度进行抽查核实,确保双月报数据真实准确。省改薄办定期对各市、县项目进展情况进行通报。

  (六)双月报工作是项目管理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各市县项目进度和月报报送情况纳入经费管理绩效考评。绩效考评结果作为资金测算和项目安排的重要依据。

  二、定向调度制度

  为切实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一)省市县各级改薄办定期或不定期召集各有关成员单位召开项目调度会,通报项目建设情况,征求意见建议,解决存在问题。

  (二)省、市每年应适时召开改薄办主任会;县级改薄办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项目学校调度会。

  (三)对前期审批手续办理迟缓、征地拆迁困难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项目,有关市县要一事一策,采取召开定向调度会、协调相关部门、现场办公等措施,及时解决问题,抓紧推进项目开工建设。

  (四)建设项目在资金下达后6个月内未开工的,由省级相关部门对项目市县主管负责人进行约谈,对个别投资金额较大或问题突出的项目进行实地督办;1年内未开工的项目,召开定向调度会,督促解决问题,尽早开工。

  (五)对项目执行不力、整体进度缓慢的市县,省级不定期召开定向调度会,督促项目市县提出整改措施,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切实加快项目进度。

  三、公开交流制度

  为促进项目实施公开、透明,宣传项目实施成效,主动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特制定本制度。

  (一)全面改薄信息公开应纳入地方各级政府工作信息公开范畴,统一管理。信息公开遵循合法、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

  (二)各级改薄办信息公开应按照全国改薄办印发的有关规定,确定公开内容,重点公开下列信息:

  1.有关政策、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

  2.组织机构和职责;监督举报电话、信箱或电子邮箱。

  3.批复下达的年度项目建设计划、项目学校名单、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项目建设进度等相关情况;校舍建设收费减免情况;专项资金的预算、落实、使用、管理和审计情况。

  4.校舍建设项目招投标方案和招投标结果,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名称、资质、责任人和建设工期等情况,以及项目竣工验收结果和审计结果。设施设备采购项目的目录、标准、供应商资质及实施情况等信息。

  5.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校舍建设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情况。

  6.公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情况。

  7.督导、督查、督办情况;项目实施绩效评估报告。

  8.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

  (三)项目学校应主动公开的信息包括:

  1.学校概况、办学条件缺口清单、项目规划方案。

  2.组织机构与职责;各项配套管理制度。

  3.校舍建设项目的建设进展情况,设施设备的交付使用情况。

  4.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

  5.学生和家长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情况。

  6.基本办学条件各项指标达标情况。

  (四)各级应定期将主动公开的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政府网站、公示平台本级网页、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简报、展板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作为舆论宣传的重要手段。

  (五)省改薄办以多种方式编发各地工作信息,交流经验和做法。同时,在省全面改薄专题网站上设置相应专栏予以刊载。

  (六)工作信息实行即时报送,随时处理,不定期印发。主要编发各地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先进典型及突出问题等。工作信息主要编发项目实施的重要安排部署、重大会议活动、主要成绩成效以及好的经验做法等。

  (七)各级改薄办要高度重视信息报送工作,建立制度,落实专人负责,及时报送有关信息。报送信息要坚持内容准确、反应迅速的原则,严把质量关,做到重点突出、表述准确、文字精练。

  四、绩效评价制度

  为夯实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一)全面改薄绩效评价工作本着简便科学、客观公正、易于操作的原则组织和实施。

  (二)绩效评价由各级改薄办组织实施,并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全省基础教育经费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统一管理。

  (三)各级改薄办要制定完善绩效评价办法,将项目实施各项环节纳入考评范围。

  (四)项目的组织领导、总体规划制定、年度项目申报、项目实施进度、月报数据、督导检查、公开交流、日常工作等纳入绩效评价范围。

  (五)省改薄办每年汇总通报各地绩效评价情况和评价结果。

  (六)对于绩效评价结果排名在前的市县和单位,省级将予以通报表彰。

  (七)绩效评价结果是资金测算、项目安排及工作奖惩的重要依据。对在地方财政投入、项目建设进度和实施效果等方面成效显著的市县给予奖励性支持;对工作措施不力、建设进度缓慢或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市县适当调减下一年度中省项目资金。

  五、档案管理制度

  为加强项目档案资料管理,充分发挥档案资料的记录、查阅、佐证功能,特制定本制度。

  (一)档案的归档和管理由各市县改薄办负责。各级改薄办负责本级项目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检查、验收和保存归档,并负责对下级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二)市县教育部门依托已建立的“中小学校舍安全档案室”及《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的要求,建立完整的项目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

  (三)市县教育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建立健全项目档案的收集、归档、整理、鉴定、保管、移交、查阅、保密、销毁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完善档案管理机制。

  (四)各市县配备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负责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指导和督促档案管理人员搞好各类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工作。

  (五)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缺口摸底、实施方案、总体规划,校舍建设和设施设备购置中的选址立项、招投标、合同及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阶段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材料,均纳入档案管理范围。

  (六)归档的文件材料要字迹清楚,图面整洁,不得用易褪色的书写材料书写、绘制,卷首编制文件目录,卷末设立备考表,标明立卷人和审核人。

  (七)档案可以按综合卷、规划和经费卷、监督检查卷和项目卷进行分类立卷。具体收录内容参照校安工程档案管理的分类立卷要求进行。

  (八)项目档案的归档工作应与项目实施同步进行。改薄办应在项目竣工验收后一个月内向档案室移交该项目的档案资料。

(责任编辑:郭晴(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