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期
四川省青神县:“1234”推进全面改薄工作
四川省青神县地处成都平原西南边缘,是眉山市唯一的革命老区县,教育基础相对薄弱。该县全面改薄采取“1234”管理方式,突重点、抓难点、保节点,有效进行推进。
一、制定一个规划,明确目标
一是逐校摸底排查。根据全面改薄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对全县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实地核查,找准薄弱环节,形成“一校一本一图一册”的现状调查报告。二是明确首要任务。遵循“保基本、兜网底、促公平、求发展”原则,全县将保障最基本的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作为首要任务。三是精心编制规划。在逐校排查、明确任务的基础上,按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结合布局规划调整,逐校研究,统一规划,形成《青神县全面改薄项目规划》,全县规划改造项目学校25所,总投资近1.4亿元。
二、严格两项督导,奖惩结合
一是过程督导。项目学校安排专人负责现场监督,加强对施工和监理人员的考勤和管理,及时发现、协调处理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教育部门基建管理人员不定期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督查,认真检查施工日志、监理日志、安全日志、业主现场管理日志登记情况,对照项目倒排工期表核查施工进度,协调和协助处理施工现场问题;质检部门定期对施工安全、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合格。二是目标督导。建立目标绩效考核制度,县改薄办与项目学校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专项考核,考核结果与学校年度考核、评先评优、干部任免挂钩,对问题整改不积极、效果不明显、进度缓慢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肃问责;建立项目绩效评价制度,对竣工验收项目从实施程序、资金管理、项目质量、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绩效评价,列入相关考核内容,并用于指导后期项目实施;建立专项督导制度,把全面改薄工作纳入教育督导和廉政风险防控的专项督查内容。
三、设置三处关口,提高效益
一是资金关。完善资金管理办法,对中央资金和地方资金实行分类管理,将项目建设资金纳入年初财政预算,严格资金拨付审批程序,按进度支付工程款,审计和教育纪检部门全程参与资金监管,杜绝出现资金挤占、挪用、截留等情况,确保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造价关。从项目规划、设计、预算、变更、审计等多环节控制工程造价,严格工程变更审批管理程序,工程增(变)量需要部门联席会议通过并完善审批程序后方可实施,工程因地质条件等特殊情况超投资预算需要有关部门现场勘验并经财政评审部门审定后方可实施。三是采购关。规范设备设施采购行为,教育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办理设备设施采购,实行“统一编制计划、统一审批、统一采购、统一验收、统一分配、统一结算”,设备到校后办理移交接收手续,逐项登记入库,进入固定资产管理,实现全过程规范管理。
四、创新四项机制,加快进程
在落实国家和省八项机制的基础上,青神县积极创新工作机制。一是项目前期工作机制。全县统一建设标准,“两上两下”细化和优化项目具体建设方案,学校提前办理项目前期手续,有关部门在项目用地和规划条件基本成熟的前提下,提前审批项目有关建设手续,基本做到项目资金一到位即可开展招投标工作。二是部门联动机制。优化改进审批制度,县项目主管部门减少项目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间,对改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并联审批,加速推进项目实施。三是现场办公机制。县改薄办每月对进度滞后项目进行现场办公,集中解决项目推进的瓶颈问题,五方责任主体定期召开碰头会,研究制定项目推进计划,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加快项目推进。四是后勤保障机制。全面保障项目实施管理需要的人员、经费、物资等,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统一抽调、统一培训、统一分配、统一考核,年初根据当年任务量预先安排部分资金用于项目前期工作,优先保障项目实施必备物资和设备。
目前,青神县校舍竣工率、设备采购完成率均超过70%,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98分的高分通过国检。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