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现场推进会精神,增强“全面改薄”项目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我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统筹推动,结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采取措施推动项目建设,发挥其使用效益。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16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面改薄”工作,巴音朝鲁书记在全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2016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突出抓好教育扶贫。落实好‘全面改薄’项目规划,特别是要突出边境村、贫困村学校和特别薄弱学校这三类重点,着力补齐贫困地区基本办学条件这个短板。”对做好“全面改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加强对“全面改薄”工作领导,我省成立了由省教育厅厅长任组长,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吉林省“全面改薄”领导小组。各市(州)、县(市、区)按要求成立了“全面改薄”工作机构,在同级政府领导下,具体负责落实“全面改薄”各项任务。建立了省级统筹、市级协调推动、县级组织实施的管理体制,形成了教育、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二)严格年度计划编制与执行
我省“全面改薄”项目规划聚焦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遵循补短板、兜底线,一校一策、缺什么补什么,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涵盖了除长春市所辖5个主城区以外的55个县(市、区)。资金总需求为63.3亿元,其中:中央资金37.5亿元,占60%;省级投入15.4亿元,占24%;市、县投入10.4亿元,占16%。规划校舍建设改造面积280万平方米,购置图书1199万册、计算机10.6万台、课桌椅53.7万套、寄宿生用床7.5万张,购置教学仪器设备、信息化设备资金13.2亿元。2016年规划投入资金12.9亿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7.5亿元,地方资金5.4亿元,使项目学校教学基本设施、运动场等全面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学校宿舍、床位、厕所、食堂(伙房)、饮水等生活设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三)多渠道筹措并用好资金
根据每年度预计统筹的资金规模,由中央、省、市、县投入筹集。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省财政统筹义务教育专项资金,加大对“全面改薄”项目的倾斜和支持力度。截止目前,2014-2016年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共下达30.4亿元。明确要求市、县结合自身财力,确定资金规模,按规划投入所需资金,加强项目资金核算、拨付、使用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专账核算、集中支付、封闭运行,按工程建设进度分期拨付工程款,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四)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管理
针对“全面改薄”工作覆盖面广、项目周期长、涉及环节多等特点,要求市、县对基建项目工程从地基放线、基础验槽、主题验收到竣工验收等,每一道环节都要由权威部门及专家进行现场监督和验收。市、县严格遵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质量终身制等规定。加强应急防范和处置能力建设,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应急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做到不把事态扩大,不把矛盾上交。在设备采购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采购程序,合理利用项目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
(五)强化监督检查和工作宣传
省级加强统筹指导、定期调度和动态监管,对市、县实行绩效考核。及时掌握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数据填报不实、资金落实不到位、工作进展迟缓等问题,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监管,形成县级自查、市级抽查、省级督查的工作机制。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在省“全面改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建成吉林省“全面改薄”工作信息网,作为政策发布、工作交流、信息公开、通知通报的省级平台。要求各市、县制作专网或在官方网站设立专题。要求建设任务上网上墙,公开公示项目规划和工作环节,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六)其他工作
今年6月,我省组织开展了“全面改薄”工作专项督导,对11个县(市、区)进行了实地检查,向国家报送了督导通报。今年8月,吉林省审计厅对12个县(市、区)“全面改薄”项目进行了专项审计,积极配合国家审计署对10个县(市、区)进行专项审计。吉林省省政府督查室针对“全面改薄”审计发现的问题专门下发督办单,督促和调度相关地区按要求整改落实,推动“全面改薄”工作进程。今年10月,我省召开全省“全面改薄”工作推进会,贯彻落实国家会议部署,传达刘延东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找准工作中存在的差距,明确下一步努力方向。吉林省政协副主席、省教育厅厅长张伯军对工作滞后的13个县(市、区)及其所在的8个市(州)政府分管领导、教育局长进行集体约谈,近期又对整改问题突出的2个地区进行单独约谈,逐一通报情况并指出问题所在,提出了加强领导统筹推进、落实主体责任、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等要求。通过调度、审计、督导、约谈等一系列措施,促使各地区深刻认识到“全面改薄”工作的严肃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2016年工作成效
(一)项目规划实施进度
1.项目规划及完成情况。2016年,我省规划项目627个,规划建设总面积94.9万平方米。规划项目学校477所,已开工学校339所,占规划总数71%;已开工面积80.8万平方米,占规划总数85%。竣工学校276所,占规划总数58%;竣工面积65.2万平方米,占规划总数69%。规划设施设备采购类项目总金额3.3亿元,正在按计划实施过程中。
2.中央专项资金项目实施进展情况。2014年和2015年中央专项资金项目安排落实情况。两年累计安排土建类项目748个,建设面积109万平方米;开工项目学校589个,开工项目731个,已开工面积106万平方米,开工率97%;竣工学校570所,竣工项目710个,竣工面积101万平方米,竣工率92%。两年累计安排购置资金3.62亿元,完成购置金额3.31亿元,完成率91%。
(二)成效和体会
“全面改薄”工作实施三年来,我省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一是统筹规划坚持高定位,将“全面改薄”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我省把“全面改薄”作为重点工作纳入《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2018年前消除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实现县域内基本均衡;2020年前实现办学标准化,在更高水平上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把“全面改薄”作为《吉林省推进脱贫攻坚教育支持计划》的九项重点任务之一,制定了分年度的实施计划;二是保障了义务教育学校基本教学条件,学校的生活设施得到改善。目前,已有49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占60个县(市、区)的81.7%,通过比例居全国前列,人民群众对义务教育的关注度和满意度不断提高;三是有效解决了县镇学校大班额问题。在实施消除大班额计划方面。我省《实施意见》提出“到2018年底,基本消除小学56人及以上、初中61人及以上大班额现象,比例控制在5%以内。到2020年底,力争基本实现小学45人、初中50人的标准班额,比例达到95%以上。”突破了国务院《若干意见》“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的目标要求;四是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我省统筹城乡师资配置,按照生师比、班师比、教学量相结合的方式,合理核定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充分考虑乡村小规模学校、村小学、教学点、寄宿制学校的实际需要,统筹分配、动态调整各学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认真实施“特岗计划”,及时补充合格新师资。全面推行“大学区”管理,推进教师“县聘校用”改革,加强县域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及时补充合格师资,着力解决教师结构性缺员问题。完善职称评聘政策,重点向乡镇及以下学校倾斜。实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在名额分配上向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倾斜。为15个贫困县(市)在编在岗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惠及29132名(人次)乡村教师。对在乡村学校任教3年以上、表现优秀并符合条件的教师,评定职称同等条件下优先对待。对在村小学和教学点工作满10年、继续在村小学和教学点工作的优秀教师给予奖励。从政策制定、工作推进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了教师队伍特别是建设,激发了广大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省“全面改薄”工作总体进展比较顺利,但仍然存在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亟需加大力度,采取措施,切实解决。
(一)项目建设受地域客观条件制约
我省位于东北地区中部,接近亚寒带,冬季时间较长,施工期较短。同时,建设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流程较为复杂,须严格履行工程选址、设计、地质勘查、规划选址、土地征收、项目环评、工程预算、消防审查、工程招投标等一系列程序,年度内有效项目工期更为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
(二)有的地方业务工作开展得不够认真规范
国家和我省专项审计提出了项目规划编制未按规定排查摸底、资金使用闲置、未按规定单独记账、项目未按时开工或完工、项目招投标不规范、设备采购不及时等问题。自查中还发现,个别市、县填报“双月报”数据不认真,存在问题较多,已经完成的项目却没有及时填报,或者同一数据前后对应关系存在异常,这类因重视不够、责任心不强导致数据填报失真的现象依然存在。
(三)县(市、区)资金筹措还面临一定的困难
我省属于经济欠发达省份,不同市、县在教育投入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多数县财政状况处于偏下水平。尽管我省不断加大对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努力筹措“全面改薄”项目资金,但与义务教育发展和社会期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不移、精准发力、持续推进、合力攻坚,确保如期实现“全面改薄”工作目标,高质量完成项目规划任务。
(一)落实责任,把“全面改薄”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将“全面改薄”作为推动义务教育发展和教育脱贫攻坚的头等大事来抓,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分解责任,强化狠抓落实。建立项目进度“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密切关注项目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汇总研究、调度推进、检查验收,确保“全面改薄”工作按照既定目标有序推进。
(二)强化统筹,保证“全面改薄”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
牢牢把握“全面改薄”补短板、兜底线这个根本出发点,规划实施校舍建设项目和设备采购项目,充分考虑学校的基本需求和实际利用率,坚决防止项目资金流向少数优质学校。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下,注意把握时间要求,把项目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细化到每一个具体项目上,区分轻重缓急,对照时间表、路线图安排工程建设进度,确保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满足教学和生活需求,符合国家规定的底线要求,达到我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和均衡发展要求。
(三)合力攻坚,推动解决“全面改薄”重点难点问题
结合城镇化建设和城市布局规划调整做好闲置教育用地的置换,盘活存量用地。针对我省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独特,项目施工期相对较短,施工进度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的特点,科学调度、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充分利用有效工期抓紧建设。着力解决设备采购存在的问题,确保按时完成采购规划。
(四)坚持标准,全力打造“全面改薄”放心工程和阳光工程
严格执行建筑基本规范,严把准入关、施工关、验收关,确保“全面改薄”工程质量。全面消除D级危房,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和校舍维修改造,保障师生人身安全。加强项目资金核算、拨付、使用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专账核算、集中支付,督促市、县投入资金足额到位,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杜绝挤占、挪用、截留等违纪违法现象的发生。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公开公示项目规划、工作环节等信息,增强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公开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五)加强督查,确保“全面改薄”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把“全面改薄”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推动各级政府特别是县(市、区)政府切实履行“全面改薄”实施主体责任,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按要求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组织“全面改薄”专项督导检查,完善县级自查、市级抽查、省级督查的工作机制。继续把“全面改薄”及其相关工作列入重点目标责任制,把项目完成情况作为对市、县进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严肃追责问责,对在“全面改薄”工作中履行职责不力、工作抓得不实不细、弄虚作假、敷衍推诿、造成工期延误、资金损失和不良影响的,严肃追究相关部门和负责人、当事人的责任并公开通报,对在工程建设中以权谋私、假公济私、损公肥私、违法违纪的,依法依纪严肃惩处。
吉林省教育厅
2016年12月15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