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河北省改薄办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教育、发改、财政等部门精心组织、密切配合,扎实工作,我省“全面改薄”工作进展顺利,运行平稳,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2016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领导重视,坚持高位推动。2014年,我省成立了“全面改薄”领导小组,分管副省长担任组长,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面改薄”工作,省委副书记、省长张庆伟就规划编制做出专门批示;许宁副省长多次作出批示。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向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了“全面改薄”项目规划(2014-2018年)。新建、改扩建校舍项目列入了省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和督查内容,明确实施目标和考核内容,并作为2015年省政府八件民生实事向社会公开进展情况。2016年6月,省政府组织召开“全面改薄”工作现场会议,许宁副省长要求各市、县人民政府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改薄”任务全面落实到位。全国“全面改薄”现场会后,许宁副省长作出“要加大力度,确保进度”的批示。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全面改薄”专项督导实施办法,并对各市、县进行专项督导,强化工作落实。
(二)加大投入,规范资金管理。一是突出省级统筹,加大省级投入力度。遵循“总量控制、突出重点、动态调整、包干使用”的原则,我省将中央、省级的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专项资金、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特殊教育等资金进行了统筹,并做到“倾斜支持重点改薄县”和“倾斜农村薄弱学校”的“两个倾斜”,在资金分配上予以30%的倾斜支持。2015年省级财政在年初预算安排11.2亿元基础上,积极整合各类义务教育资金,追加省级资金2.18亿元。2016年省级下达专项资金13.37亿元;2017年省级预算安排13.67亿元。截止10月底,全省各级财政已累计投入资金150.7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和发改类资金82.97亿元,省级财政资金34.59亿元,市县财政资金33.2亿元,占规划总投入(205.7亿元)的73.3%;已累计实现支出105.8亿元,占资金投入的70.2%。二是鼓励各地统筹使用。我省要求各地积极整合、打捆使用各类义务教育专项资金。各地可在重点保障学校基本运行需要和校舍维修基础上,安排20%左右公用经费资金用于学校购置课桌椅、图书、学生用床、音体美器材等设备,确保规划任务按期完成。三是规范资金管理。2015年我省出台了《河北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冀财教〔2015〕59号)、《河北省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冀财教〔2015〕71号)等规范性文件,为“全面改薄”工作顺利推进奠定了制度保障。四是落实优惠政策。在继续执行校安工程规费减免政策的基础上,我省出台了中小学校舍建设减免有关收费的政策,对全省教育部门举办的公办中小学校(含幼儿园)的维修、加固、新建、改扩建项目建设中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经营服务性收费给予减免。对涉及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属于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并且有浮动的,按规定标准的30—50%收取,有条件的也可以免收;属于市场定价的,通过服务双方协商适当减收或免收。有效缓解了地方筹资压力,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三)严守底线,强化质量管理。一是严守“20条”底线。我省将“全面改薄”作为扶贫攻坚的奠基工程和“兜底”工程,把20条底线作出必须兜住的网底,作为每一个改薄项目的质量底线,牢牢坚守,不容突破。各地都本着“兜住教育民生底线、促进教育公平”的原则,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优先解决农村薄弱学校的突出问题,优先满足学校最为紧迫急需的基本条件,优先保障基本教学、学生生活的校舍和设施建设。按照轻重缓急合理排序,注重效益,建一所,成一所。通过近三年的实施,据2016年教育事业统计初步显示,目前全省生均校舍面积、生均图书、生均仪器价值、计算机人机比等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我省规定的基本办学标准。二是严格项目管理。工程建设类项目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基础数据管理,对每所学校的建设内容和项目实行动态监控和全程管理。全面落实政府采购、招投标和国库集中支付等相关制度,确保各项工作“阳光操作”。三是做到“五个严格”确保采购质量。质量是教学仪器设备采购的生命线,我省专门下发了《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全面改薄”教学仪器设备采购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冀教财〔2015〕25号),并制定了《河北省“全面改薄”教学仪器设备采购项目采购基本技术要求》,进一步规范设备采购流程,要求设备采购做到“制定采购评标规则、编制采购项目技术参数、规范招标采购过程、项目验收程序、项目档案管理“五个严格”,确保采购设备的质量。
(四)监督检查,坚持精细管理。我省下发了《河北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实施办法》(冀教督办〔2016〕3号),办法分别从进展成效、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公开公示四个方面作了具体规定,要求各市人民政府加强过程检查,督促县级人民政府按照实施方案要求,依法依规实施工程项目,确保按时完成“改薄”工作。针对“全面改薄”实施工作,我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督导和检查。一是实行“双月通报”制度。我省利用双月报系统,将各县建设类项目开工率、完工率,设备采购完成率,资金支出率等指标进行全省通报,对进度快、质量好的地方通报表扬,对进度慢、问题较多的地方“点名批评”,并以“省改薄办”名义抄送市、县人民政府。二是坚持检查调度。省教育厅会同省财政厅、省发改委,坚持每半年组织一次专项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督促县级政府加大力度,保障项目顺利实施。2016年省财政厅监督局聘请第三方对各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全面改薄”专题调度会,分析存在问题,交流先进经验,加快项目进度。两年来,我省开展4次专项检查、10次专题调度,扎实推动全省工作进展。三是开展专项约谈。为夯实县级政府的项目实施的主体责任,我省建立了约谈制度。对进度慢的县,以省改薄办名义直接约谈县分管领导,强化责任落实。2016年9月,对建设类进度全省排名后10位的县,进行了集中约谈。
二、2016年工作成效
(一)项目实施进度。河北省“全面改薄”涉及153县(市、区),省级重点支持的县119个。五年规划校舍建设项目学校9413所,规划建筑面积873.66万平方米,截至2016年10月底,校舍建设开工项目学校6166所,开工校舍建筑面积607.08万平方米,完成规划建设面积的69.5%;已竣工项目学校4818所,竣工校舍建筑面积457.64万平方米,完成规划建设面积的52.4%。五年规划设备购置项目学校12543所,规划投资54.22亿元,截至10月底,累计购置生活设施、课桌凳、教学仪器设备等2037.2万台(件、套),采购图书3560万册,数字教育资源25万GB,累计采购价值39.5亿元,完成规划采购额的72.9%。校舍建设竣工率和设备采购完成率均提前完成了国家要求“双过半”的目标任务。
(二)2014年和2015年中央薄改资金项目实施进展情况。2014年中央薄改资金校舍建设类项目开工校舍建筑面积52.5万平方米,开工率为98.5%;竣工校舍建筑面积49.4万平方米,竣工率为92.7%;累计购置生活设施21.8万台件套、采购图书575.5万册,数字教育资源13.2万GB,课桌凳55万套,计算机及教学仪器557万(台、件),累计完成设备采购价值8.14亿元,采购完成率为96.9%。
2015年中央薄改资金校舍建设类项目开工校舍建筑面积86.2万平方米,开工率为91.2%;竣工校舍建筑面积65.3万平方米,竣工率为69%;累计购置生活设施9.5万台件套、采购图书391万册,数字教育资源1.2万GB,课桌凳25.2万套,计算机及教学仪器308.9万(台、件),累计完成设备采购价值5.7亿元,采购完成率为96.7%。
(三)实施成效。“全面改薄”工作启动以来,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学校生活设施、教学仪器设备、教育信息化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城乡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师资配备得到进一步均衡,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一是全省小学占地面积增加11261亩,初中增加5790亩;小学生均校舍面积达到6.37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面积达到10.79平方米,分别提高了0.31平方米、0.21平方米。二是小学、初中生均图书拥有量分别达到25.1册和37.9册,超过改薄要求的不低于15册和25册的要求;小学、初中生均仪器设备总值821.6元、1292.5元;新增和改造运动场地455万平方米;新增课桌凳168万套,全省范围内学校实现了义务教育学生1人1桌1椅。三是县镇大班额问题得到很大缓解。通过科学规划学校布局,采取新建、扩建、改建学校,合理分流学生,有效遏制了县镇大班额现象。县镇66人以上大班额小学从10.46%下降到8.77%,初中从16.74%下降到12.78%。四是购置数字教育资源、计算机和多媒体远程设备,学校教育信息化显著提高,小学人机比由12.16提高到2016年的8.75,初中人机比由8.79提高到2016年的7.48,小学和初中音体美器材达标学校达到80%。五是通过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为4183个农村教学点配备数字教育资源和多媒体远程设备,24.4万名农村学生受益。我省这一项目的实施工作受到了教育部的通报表扬。六是通过实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和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等项目,加大教师培训力度,2016年接收省级以上培训的专任教师达34万人次;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教师职称晋升比例,小学、初中高级教师增加了8300人。
2014-2016年,我省共有81个县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全面改薄”已成为我省促进教育公平,影响大,效果好,投资最多的重大民生工程,为我省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工作亮点。我省在“全面改薄”进程中,创新工作思路。一是针对“全面改薄”实施中遇到的土地难点,我省采取国有土地划拨,直接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通过土地确权,集中办理农村集体土地使用证;通过县级人民政府会议纪要形式,解决土地手续问题。通过上述形式,我省初步解决了制约学校校舍建设的土地问题,根据双月报数据显示,我省10月底与8月底对比校舍建设开工率提高了13%,竣工率提高了11%。二是为加快全省仪器设备的采购进度,我省采取三年一次性集中采购,实行分期付款方式,购置教学仪器设备,提前装备学校,提前投入使用,提前发挥效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三是聘请第三方开展绩效评价。2016年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印发了开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绩效评价的通知,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省级委托审计事务所对全省2015年“全面改薄”工作进行考核,对全省纳入改薄支持的30%的县进行实地评价,同时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在评价的基础上对全省11个设区市又进行了重点抽查评价,此次评价结果纳入省级分配资金参考因素。四是优先改善教学点办学条件。针对我省义务教育学生快速增长的现状,教学点办学条件落后的短板,各市在实施改薄项目时优先安排、优先建设农村教学点,通过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优先补充教学点等措施,使教学点办学条件、师资配备得到大幅提高,使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学生就近入学得到有效保障。如邱县波流固村小学教学点,办学条件简陋,学生流失严重,自实施“全面改薄”后,该校办学条件得到及时改善,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学生由原来的86人,迅速回升至162人,任课教师也由6人增加到了12人。
三、问题及建议
根据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我省一些县特别是贫困地区将进一步开展农村中小学校合理布局,在办好现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础上,稳妥推进初中向重点乡镇集中,高中和职业教育向县城教育园区集中。同时,我省2015年启动实施了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在“山区县”新建、改扩建一批寄宿制中小学校,将深山区学生适度向乡镇、县城集中。同时,7·19特大洪水使我省石家庄、邢台、邯郸三市的中小学校遭受重大损失,学校操场被冲毁,仪器设备被水淹,为保障学校开学,必须对部分规划进行调整。综合上述情况,由于我省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加之各地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进,部分县原有规划不适应当前形势要求,需要进行必要适度调整。建议教育部允许各省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原规划进行适当调整,并按照程序重新报三部委备案。
四、2017年工作要点
2017年是“全面改薄”工作的关键之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创新思路,优化措施,以更加扎实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扎实推动“全面改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一是进一步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完成任务。督促县级政府加大力度,强化责任落实,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保障项目顺利实施。二是结合我省推进的美丽乡村建设,针对少数农村学校旱厕急需改造的情况,为切实改善学校厕所卫生条件落后的现状,我省将结合“全面改薄”做好旱厕改造工作,提升学校卫生面貌,营造健康、舒适、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三是初步定于明年春季,以省“全面改薄”领导小组名义,组织召开全省“全面改薄”工作调度会,督促各地切实加快校舍建设类项目进度。
河北省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领导小组办公室(代章)
2016年12月13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