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翻图(标题链接) > 图说新闻

上海民办高校培养智能型、应用型人才掠影

2012-07-13 来源:《中国教育报》

  这里不是医院,却胜似产房。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学生在实训基地进行实务训练。(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学军摄影)

  熟知法律法规,掌握贸易知识。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进行海关报关业务训练。(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学军摄影)

  数控机床,操作靠“脑”。上海建桥学院学生在学习数控编程技术。(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学军摄影)

  心灵手巧大“顽童”。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学生在制作手工作品。(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学军摄影)

  自主创业的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影视表演专业学生潘飞宇(左)与同学孙嘉阳在进行作品后期加工。(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学军摄影)

  精雕细琢、一丝不苟。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学生在制作工艺品。(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学军摄影)

  年轻靓丽的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空乘专业学生们。(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学军摄影)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毕业生冯志杰(左),成为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工程师。(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学军摄影)

  动听声音源自这里。上海电影艺术学院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在做模拟播音准备。(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学军摄影)

  6月25日,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2010届毕业生冯志杰,正在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车间内对产品进行检测。冯志杰到该公司工作仅仅两年,就成为公司研发中心最年轻的工程师。据冯志杰介绍,他的同学毕业当年全部就业,都干上了自己喜爱的工作,目前都成为业务骨干。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龚春蕾告诉记者,机械工程系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是以工程为基础,技术与服务兼备,能从事汽车产品质量检测、汽车评估、汽车保险理赔、汽车维护、汽车服务企业管理等方面工作,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此,学院打造了“通识教育和公共基础必修课+学科和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方向选修课”三大平台。学院还建立了二十多家校外实践基地供学生实习实训,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生中大部分学生通过维修中级工考试,部分还获得了高级工级别,汽车碰撞估损师(高级)连续两年的通过率为100%。

  6月26日,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应届毕业生潘飞宇和同学孙嘉阳冒雨赶到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利用这里的先进设备对他们拍摄的素材进行剪辑加工。去年,由潘飞宇牵头联合6名同学自主创业,成立了三本印象工作室,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已小有收获。由孙嘉阳编剧、导演的短片《七》,入围第五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最佳编导奖,同时捧回最佳表演奖奖杯。

  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在努力办好表演、编剧、舞蹈等传统主流专业的同时,还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为适应市场用人需求,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上海各民办高校都作出了积极探索。上海思博学院为适应建筑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转变,为社会培训了一大批训练有素、吃苦耐劳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盛高置地集团与上海思博学院共同投资600余万元,建成了占地8000多平方米的建筑工程实训基地。基地完全是一个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建筑施工现场浓缩版,营造真实环境,实行“教、学、做”一体化,同时兼顾服务社会,满足建筑企业人员培训的需要。上海思博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被评为上海市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促进毕业生就业,上海各民办高校校长作为本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把就业工作作为学校重要的战略任务和当前工作重点。学校把职业发展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贯穿于就业工作的始终。结合当前形势和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调整就业预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和“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成才观。从2011年开始,各民办高校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建立创业教育基地,鼓励有条件和有特长的学生自主创业。

  近年来,上海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年攀升,就业前景广阔。2011年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到97%。今年上半年,各民办高校四联单签约率平均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

  ■本报记者 张学军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李佩)

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moe.gov.cn     中文域名: 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