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周济、吴启迪同志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2006年6月20日

《教育部通报》第13期

  一、周济同志的讲话

  刚才,陈至立国务委员做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意义,对进一步做好对口支援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刚才几位同志的发言很好,听了之后很受教育、很受启发、也很受感动。他们的经验值得各地各高校认真学习借鉴。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增强进一步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责任感

  自2001年6月启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至今已经5年的时间,各校把对口支援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政治任务来落实,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大协作的精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受援高校已扩大到26所,支援高校达到30所,另外在西藏地区还做了一些特殊安排,有20多所高校支援包括西藏大学在内的西藏3所高校。5年来支援和受援高校共同开展了许多工作,包括互相派出教师,相互选派干部到对方挂职锻炼,支援高校赠送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图书及软件,在受援高校举办报告会、交流会、讲座,支援高校接受受援高校保送的硕士生、博士生以及教师的进修、访问学者和短期培训,双方还共同承担了各种科研项目。5年来,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受援高校的办学水平明显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通过对口支援工作,受援高校派出的600余名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大都已经获得学位,回到了派出的高校,而且在对口支援工作的影响和带动下,其他许多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同志主动地到西部高校工作。截至2005年底,仅最初的13所受援高校,就增加了3000多名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其中很大一部分也来自东部的发达地区。同时,大量的教师培训和互相交流、学习,大大提高了受援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支援高校派出了许多思想政治业务好、业务水平高的教师到西部地区任教,涌现出了以北京大学孟二冬教授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教师典型。

  二是提高了受援高校的学术水平,加强了学科建设。这方面的效果非常显著,比如,首批13所受援高校在2001年的时候,有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65个,硕士点488个,经过5年工作,现在他们的一级学科博士点达到2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63个,硕士点1230个。石河子大学、宁夏大学和青海大学还成为博士学位的授予单位。

  三是提高了受援高校的管理水平。这方面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支援高校派出了一批思想好、业务精的领导同志到受援高校去挂职,比如浙江大学的陈叔平同志到贵州大学任校长,清华大学的李建保、陈强同志先后到青海大学任校长。另外,受援高校也派出了很多干部到支援高校进行挂职锻炼。这样大家共同努力,使得受援高校的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完善了学校的规章制度,更新了教育理念,提升了干部队伍的素质。

  四是扩大了受援高校的国际视野,提高了国际交流的能力。有的受援高校5年来的学术交流总量超过了建校几十年的总和,空前活跃了受援高校的国际交流活动。

  在过去的5年当中,我们还相继推出了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对口支援民族高校,国内访问学者等专门项目,不断丰富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的工作内容。这些都表明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并且来之不易。

  当然,我们必须看到在对口支援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对口支援工作尚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有些同志的思想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有的学校对口支援工作的管理尚需要进一步加强,有的工作尚需要采取有力措施落到实处,资金不足、高水平的教师不足等困难依然困扰着我们等等。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克服这些困难,解决面临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完成我们的使命。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认识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2001年6月启动对口支援工作的时候,至立同志就讲了认识问题,她刚才的讲话又一次从战略的高度强调,对口支援工作无论是对高等教育自身的协调发展,还是对促进西部大开发,巩固国防和国家安全,促进民族大团结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5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切地认识到,对口支援工作实际上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所以,对于这样一项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工作我们一定要做好。

  过去的5年,同志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西部地区的许多高校教学科研条件还是很薄弱的,生活也比较艰苦,有些地方反对分裂势力的斗争非常严峻,对口支援工作任务艰巨而又光荣。提高西部地区高等学校教育质量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刚才至立同志再三强调,为西部地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质量人才主要还是靠西部地区的高校,所以东中部的高校特别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都要义不容辞帮助西部高校完成这样的任务,对此要保持非常清醒的头脑,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做好。

  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深入推进对口支援工作

  经过5年的不断发展,对口支援工作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今后的重点是提高质量。因此,下一步对口支援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长期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使受援高校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管理水平、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不断上新台阶,努力实现互惠双赢,为西部大开发做出更大的人才贡献和智力支撑。为此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主要工作:

  一是要认真规划“十一五”期间的对口支援工作。对口支援工作要有总体规划,要有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目标,要将分步实施内容具体化,落实到协议中。各对口支援高校,特别是最早的13对对口支援高校,要认真研究并制订好新一轮的支援协议。希望再经过5年的努力,使各受援高校的教学水平和各个方面的水平都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是要进一步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确定对口支援项目。高校应该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提供更好的服务,做出更大的贡献,以求得高校更大的发展。西部高校要把自身的发展与西部大开发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紧密地结合起来,积极地融入到西部大开发中,融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当中。在此要特别强调,支援高校不是简单给予受援高校支持,在对口支援工作中支援高校也会从参与西部大开发的实践中得到提高。刚才几位发言的代表都谈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广阔空间。所以,希望大家在谈到新一轮的对口支援计划时,要把思路更开拓一些。最近新疆、贵州都是把“十一五”规划当中的很多科学研究工作,与对口支援工作结合起来。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当中,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项目中,西部都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发展空间,对口支援要发挥更大的作用。支援高校与受援高校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要进行更加深层的合作,以适应西部大开发需求。

  三是要结合西部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受援高校的学科建设。继续大力支持西部地区急需学科专业的建设,防止片面追求增加硕士点和博士点。这里特别强调受援高校要办出特色,要根据各地和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支援学校和受援高校的实际情况来制订好受援高校学科建设规划。

  四是要采取有利措施,切实做好高校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对高校发展来说,最关键的就是人才建设,所以对口支援工作重点要放到教师队伍的培养上。在整个对口支援过程当中,始终要强调人才强校的战略。要通过人才培养项目、科学研究合作项目、社会服务合作项目,加速培养西部高校的学科带头人以及青年骨干教师,还要采取一些特殊有力的措施来支持教师队伍的建设。西部高校要进一步重视高校育人、教育留人的机制建设,这点非常重要。我们要进一步探索完善这方面的工作。经过对口支援工作的不断努力,要做大做强西部地区的高等学校,实现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五是要帮助受援高校大力加强教学工作的基本建设。人才培养是高校最根本的任务,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学工作水平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点环节。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包括经费的投入和硬件的投入,更重要的是软件的投入和精力的投入。要严格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深化教学改革,强化课程建设。支援高校要将自己的好做法好经验,包括高质量的教材和精品课程的软件等介绍和提供给受援高校,使受援高校的教学工作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六是要提高受援高校管理水平,努力使受援高校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管理手段和管理效果都要有明显的变化和提高。相互选派优秀的中高级干部到对方挂职锻炼是一很好的形式,既对提高受援高校管理水平大有好处,同时又锻炼支援高校的干部,要大力推广。管理人员的培养培训是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内容,可以到支援高校培训,也可以在受援高校培训,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重效果、重质量。高校之间要互相加强交流和学习,特别在管理方面要相互学习。

  七是要大力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使东西部高校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刚才至立同志特别将此作为重要问题提出来,要将其作为下一步创新对口支援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这项工作应该说具备了很好的条件,不管是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教学管理、教师培养等都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刚才大家介绍经验当中也可以看到这一点。大规模人员交流成本是巨大的,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创新思路。对口支援工作中要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管理工作也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三、加强领导,把对口支援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要加强对口支援工作的领导和制度建设。有关高等学校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对口支援的领导,全力支持对口支援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对口支援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参与对口支援的高校要切实做到对口支援的任务落实、机构落实、人员落实和经费落实。决不能出现因管理工作不善而影响对口支援工作的现象。要将对口支援工作列入学校自身发展的长期规划中,成为学校自身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长期坚持下去;要对这项工作进行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决不能出现因领导干部更换而影响对口支援工作的现象。对口支援高校之间要建立起稳定的“工作例会”制度。这种工作例会效果是好的,要坚持由双方主要领导参加,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在传统例会的基础上,也要加强使用远程视频现代信息技术,使支援与受援高校之间能够有更多地交流,更多地互相了解和支持。

  二是要把工作重心下移。对口支援工作要落到实处,最关键的、最重要的就是工作重心要下移。经过5年的工作,我们取得了很多经验,对口支援工作不能再停留在肤浅的表面,要把工作落到实处,就要强调向院系、教研室、课题组以及具体工作人员层面推进。实践证明,最基层的实质性支援活动会产生许多更好的成效,从而使整体的对口支援工作有更加全面的收获。

  三是要注意相互学习,要推广成功的经验。除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之外,经验交流是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大家要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在学习别人的经验的情况下,还要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再做一些研究,有一些自己独特创新的工作措施。

  四是要加大宣传力度。5年来的对口支援工作涌现出了很多好的思路、好的经验,涌现出很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特别是以孟二冬为代表的“讲奉献,求实效”对口支援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好好学习。我们今天表彰了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实际工作当中还有许多感人的事迹,希望新闻宣传部门的同志们要抓住这一个很好的素材,深度进行采访报道,同时高校也要主动地做好这方面工作,推荐一些好的题材,力争形成一个更加良好的风气。

  同志们,我们的任务是光荣的,也是艰巨的,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努力,实现高等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吴启迪同志的讲话

  这两天我们开了一个非常好的大会,特别是陈至立国务委员出席了大会的开幕式并做了重要讲话,她从战略和政治的高度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要求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实现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开幕式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同志总结了5年来对口支援工作所取得的成绩,部署了下一步的工作,同时我们也表彰了一批在这5年中所涌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会议还进行了大会交流和分组交流,对《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也进行了讨论。刚才几个小组的汇报发言很好,充分反映了各小组讨论的情况,提了很多好的建议,很受启发。会议完成了既定的各项任务,达到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全面部署的预期目的。

  应该说,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作,其他国家可能没有类似的情况,这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协作的精神,各个方面都非常重视这件事情,很令人感动。大家讲政治、讲大局,非常可贵。在此我先谈几点体会。

  第一,支援高校和受援高校高度重视、通力合作,在对口支援工作中共同获益达到了双赢。被支援学校毫无疑问是受益者,通过对口支援工作可使他们的发展更快些。对支援学校来说更多的是付出,能够认识到它的重要性,积极地去做,应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是大家做得非常出色。许多支援学校做得非常好,涌现了许多感人的典型人物,比如北京大学的孟二冬教授。陈至立国务委员等国家领导同志高度评价这项工作,多次做出专门批示。我个人认为,所有的合作,包括这项对口支援工作应该是双赢的,付出也是一种收获。可以从几个角度看这个问题。首先支援方对西部加深了了解。东部的同志能够到西部看看,生活和工作一段时间,这种机会不是很多的,这是真正了解中国西部情况的好机会。同时对于支援方的师生也是一种教育。东部高校的教师到西部,可以体验到西部高校教师是在相当艰苦的条件下工作的,是很不容易的。这对了解中国国情,增强振兴中华的决心有非常大的作用。对双方的学生也是一种教育和培养。我建议支援方可以给学生多一些机会去西部。对口支援的过程也是培养干部、培养人才的一种途径。到西部高校兼职的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干部们,以及其他同志都将是我们宝贵的人才和干部后备力量。再有,在培养人才方面,一方面在西部帮助人家培养人才,同时对自己的师资队伍也是一种培养,特别是青年教师。当然,怎么做各个学校有自己的安排,都会有自己很好的想法。所以从这些角度来看,对口支援工作可使支援高校的同志们加深对中国整体国情的了解,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也是我们发扬风格,培养高尚情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支援高校和受援高校在这些方面都会有提高,这是双赢的。

  第二,支援高校到西部去,实际上也是参与西部大开发的具体行动。西部大开发,包括中部的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等项目,对于“985”和“211”的学校来说,参加到这样的工作中去,不仅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机会、一种机遇,支援学校应该更加积极地考虑这个问题。现在有很多建设项目需要我们高校参与,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我们,老区建设需要我们,老工业基地振兴需要我们。平时我们说了很多要为社会服务,怎么服务呢?我们这些领军的学校假如不积极参与这些活动,那就很难说你是领军的学校,我想这点责任感这些学校都会有。我们大部分学校的党政一把手实际上都很重视这件事情,从今天大家都很热心地参与这项工作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第三,做好对口支援工作,是实施科学发展观,实现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整体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一项重大措施。西部高校在对口支援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高等教育整体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援高校的贡献,是对提高整体高等教育质量做出的贡献。在这个过程中,支援高校办学经验可能多一些,要帮助受援高校找到自己应当重点发展的方面,为受援高校的学科规划、整体规划,包括校园建设规划提供参考意见。当然我们还必须结合地方的具体情况,不能什么东西都套过去,要找到受援高校的特色和亮点,明确最有效的发展途径,同时,也应明确哪些发展领域最有利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如果能做到这些,也就是双方为高等教育提高质量的任务做出了贡献。

  所以我认为,付出实际上就是收获,有很多学校已看到了这一点。很多学校的校长和书记多次到被支援的学校去,像北大和清华,差不多年年都去,而且一年去的不止一次。假如大家都体会到这是一件双赢的事,也可能更加容易推动这项工作,总体上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就会起到非常重大的推动作用。

  以上是我的一些体会。总之,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才,这项工作对培养人才是有促进作用的。

  刚才大家提了很多很好的建议,特别是对《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的意见很好,很中肯,我们会根据这些意见来做修改。

  也许我们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地方的政府对这件事充分关注。不要我们对此很热,而当地政府还不太了解,也没有具体的关注和支援这件事的手段或措施。这项工作确实需要中央、地方、支援高校和受援高校四个方面共同努力来推动。关于经费支持问题,我们会在教育部内部进行一些讨论。大家刚才提的许多意见是合情合理的,有些建议是有建设性的。大家也提到了政出多门的问题,我能理解这一点。高教司具体负责这项工作;同时学位办又围绕学科建设做了大量工作;由于这些学校涉及到少数民族比较多,民族司也有相应的工作;另外还有省部共建,就是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地方,由教育部和地方政府共建一所高校,这件事又是直属司在负责。教育部内部将会适当理顺。现在已明确,由高教司牵头负责对口支援工作,考虑整合的问题。总之,我们将高度重视和解决上述问题。

  最后提几点具体的要求:

  一、会后,希望各参与对口支援工作的高校认真传达这次会议精神。及时召开学校的常务会议、党政联席会议或者学校扩大会议,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陈至立国务委员和周济部长的讲话,把这次会议精神传达下去。对自己的对口支援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和检查,以往工作做得好的要继续努力,以往工作不理想的要认真查找原因,迅速扭转被动局面,使我们这次会议真正成为对口支援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一个标志。有关高等学校的领导一定要认清形势,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全力做好对口支援工作。

  二、参与对口支援工作的各高校,特别是支援高校,要在校领导班子中明确对口支援工作的负责人,党政一把手应当亲自关心这件事。参加这次会议的大多数是学校的一把手(校长或党委书记),说明了各高校都高度重视这项工作。高校的工作十分繁重,校党政一把手的事情很多,对口支援工作又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工作,希望党政一把手要更加寄予关心和重视。我们建议,我们的校长或者书记应该参加支援和受援高校双方每年召开的对口支援工作例会,这一点希望能够做到。

  三、各高校要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切实落实对口支援工作的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工作任务和活动经费。从5年的实践可以清楚地看到,机构、人员、任务和经费四个方面的工作是否落实,将直接影响到对口支援工作的效果。组织机构最好有一个,可以成立一个新的独立的行政单位,也可以将这一职能明确落实到某个现有的行政部门,这完全依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但在人员配备上,最好有专人负责。总之,在学校的行政管理部门中,应当有明确的机构和人员来负责这件事。对口支援的活动经费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还没有外部的明确支持之前,学校内部也要落实一定的工作任务和活动经费。我们也积极地寻找资源解决这个问题,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过去有些学校已经做得很好,在这些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人员变动的时候要注意工作的衔接和延续,防止出现因管理不善而影响对口支援工作的现象。

  四、要认真执行双方达成的协议。对口支援工作是一件很实的工作,必须将要做的事情以协议的形式体现出来。因为将来要评估,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协议就很难评估。高校双方签订的协议是落实对口支援工作的基础,也是执行对口支援工作的依据。现在已经达成了170多份协议,这是将来我们评估的一个依据。在过去5年的工作中,绝大多数协议执行得很好,但也有的执行得不理想。大家回去以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今后工作当中要认真执行双方达成的协议。当然,在实际工作中,虽然有了协议,还是会碰到一些新的问题,可以通过协商达成新的协议或以其它方式解决,以求达到最佳效果。支援高校要根据自己的条件,积极主动地去帮助受援高校,受援高校也要实事求是地提出适合双方的要求,这样才能将对口支援工作做好。

  五、要加强对口支援工作经验的总结和积累,善于把握带有方向性的经验和做法。我们希望能够创造性地开展这项工作。这次会议很好地展示了5年来各高校的工作成绩和经验,这是和各高校日常工作的长期积累和很好的总结分不开的。这次很多学校提供的经验和做法是带有方向性的。比如北京大学将对口支援工作纳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规划,清华大学专门组织了教授团,许多学校执行的对口支援工作年度例会制度,选派优秀干部到受援高校的重要岗位挂职,以及以孟二冬同志为代表的“讲奉献,求实效”的对口支援精神等等,这都是非常好的经验。我相信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还会创造出更多的好经验、好办法,我们也希望各个学校把对口支援的各种资料保存好,包括文字的、图片的、影像的、数据的等等。这些资料是非常宝贵的,这记载了大家所走过的路,是一段光荣历史的记录。

  六、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每一个高校都会有自己成功的一些经验,有很多感人的事迹,需要我们搜集整理,在主流媒体上加以宣传。高教司要多利用教育部的宣传途径来做好宣传工作,也可以在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上进行宣传,把我们学校的工作宣传出去,把我们优秀的老师宣传出去,让社会更多地了解我们,从而赢得更多的支持。

  另外,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很多,要研究的问题也很多,为了进一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大家要认真研究一些问题。有些问题确实还要考虑怎么解决,比如像经费投入,也包括研究应该投在什么地方。投入的必要性,在投入之前一定要讲清楚;应该用在哪儿,怎样发挥效益,也应该讲清楚。师资和管理人员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很重视,因为办好一个学校硬件固然很重要,但是师资等人才资源更为重要。师资和管理人员的交流会涉及到很多问题,比如差旅等费用。支援高校自己的任务很重,他们把自己一线的教师全部派出去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们有一批相当好的教师,虽然不在一线了,但他们的能力非常强,是可以挖掘的资源,但是这些教师如何能到受援高校发挥作用,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医疗保险等配套政策怎么安排。像这些具体问题要加强研究,不明确的话,一些事情就难以落实。还有共享资源的问题,比如我们的院士,他们很有责任感,也很愿意去西部进行讲学,既然到了西部就多到几个高校去,像这类联合共享的工作方式也是可以研究的。在这次会上,陈至立国务委员还专门提出了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我想,高教司搞了那么多精品课程,在对口支援过程当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名师到受援高校,可以培训一些受援高校教师作为助手,进行传帮带,可以用精品课程作为辅助手段。用信息化手段来解决区域之间优良资源不均衡问题,会是有效的,而且花费可能也会少得多。这些意见供各位参考。

  同志们,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克服困难,不断提高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使对口支援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