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教育全局 加强管理 提高质量 办出特色

——陈至立国务委员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07年1月9日

  这次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17次会议的主题是“管理、质量、特色”。与会同志就这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谈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刚才,听了几位书记、校长的发言,很受启发。下面,我针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情况,就管理、质量、特色问题,谈几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形势

  2006年8月29日,在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对教育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上,密切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坚持培养人才、创新知识、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加强研究和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就业能力。稳步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稳步发展普通本专科和研究生教育,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各类高等院校协调发展。2006年7月至11月,温家宝总理先后四次主持召开教育工作座谈会,听取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校长和教育专家的意见。温家宝总理强调,要巩固近几年高校扩招的成果,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大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既充分肯定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成绩,也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全面贯彻落实,把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真正放在提高质量上,促进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

  1999年,根据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重大决策。经过三年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实践证明,中央的这个决策是正确的,成效是明显的。一是高等教育事业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共招生504万人,是1998年的4.7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9.8%提高到21%;全国各级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300万人,其中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1660万人,规模居世界第一;普通高校本科生与专科(高职)生的比例趋向合理,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明显提高,地区之间的差距缩小,高等教育布局趋于合理。高等教育大众化,使更多的城乡青年有了上大学的机会,也使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出了关键性的步伐。二是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通过“共建、调整、合作、合并”改革,组建了一批学科综合和人才汇聚的综合性大学,形成了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管理新体制。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招生和毕业生就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民办高等教育有了较大发展。这些重大改革,为高等教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体制基础,也符合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三是着力建设若干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及学科,高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通过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有力地推动了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大大增强了高校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显著提升了我国大学的办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四是高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十五”期间,全国高校为各行各业输送了1397万毕业生,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推动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同时,高校向国家贡献了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75项,占全国授奖总数的55.07%;国家技术发明奖64项,占全国授奖总数的64.4%;国家科技进步奖433项,占全国授奖总数的53.57%。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也取得新的进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蓬勃发展,推动了理论创新,促进了先进文化建设。高校国际合作和交流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在充分肯定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许多矛盾、问题和困难。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高校规模扩张的冲动仍然非常强烈。许多地方和高校追求规模扩张的机制和动因还存在;规模扩张过快带来的质量、就业、稳定、管理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愈来愈尖锐。二是高等教育投入增长跟不上规模发展。全国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公用经费加人员经费)由1998年的6775元下降到2005年的5376元,有些高校不到1500元。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比1998年增长了4.6倍,但专任教师人数只增长了2.4倍。由于公用经费不够,一些高校教学仪器设备、图书明显不足,部分地方高校办学条件紧张,有的高校甚至不具备正常办学的基本条件。三是深化改革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教学内容和方法偏旧,教育教学改革亟待深化,学校人事、分配制度等改革的任务还相当繁重。四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较大压力。由于高校学生规模扩张过快、专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学生就业观念陈旧、就业渠道不畅通等原因,出现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现象。五是高校资产财务方面风险加大,经济案件时有发生。由于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格,有的高校债务负担沉重甚至出现支付困难,有的校办产业运营不规范危及高校正常运行,有的高校违规投资造成资产重大损失,一些高校在教材设备采购、基建招投标等方面相继发生腐败案件。六是一些高校违规办学已经危及高校乃至社会稳定。近年来,乱办学、乱招生、乱发文凭等各种违规行为屡禁不止,严重破坏高等教育秩序,损害学生和家长的利益,影响了社会和谐与稳定。这些矛盾、问题和困难的存在影响了高等教育自身的健康发展,如果不及时解决,高等教育的大好形势就有可能逆转,甚至会导致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

  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新的形势,2006年5月国务院提出要求,高等教育要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这是中央全面分析高等教育形势后作出的重要决策,有利于集中财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有利于集中精力加强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利于逐步化解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逐步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为落实国务院重要决策,我们提出当前高校要以提高质量为中心,切实加强管理,努力办出特色。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需要;是促进教育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办人民群众满意教育的需要;是实现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二、切实把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国务院要求,要把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这一决策部署,完全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和实际,科学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的愿望。

  为什么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一是高等教育的质量直接决定高素质人才的质量,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二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有了较大发展之后,提高质量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更加紧迫。三是高校收取了学费并且获得了政府的拨款,理应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使学生有能力毕业后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一所高校教育质量高,就会越办越兴旺,反之就会越办越艰难。因此,任何时期、任何情况下,高等教育都应把提高质量作为工作重点。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状况比较复杂,高校质量参差不齐。从整体上看,多数高校教育质量是好的,并且在不断提高;同时,也确有一些高校教育质量不高,有的甚至下降。质量好的高校如何进一步提高质量、追求卓越,质量不高的高校如何尽快达到基本质量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及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从高等教育内部来说,当前要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快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调整,满足社会需求。一要紧密结合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调整学科布局,优化专业设置,注重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二要加快紧缺型人才培养,特别是对农、林、地、矿、油、交通等类学校和学科给予倾斜和支持。教育部要加强对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调整的宏观指导。

  第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满足社会需求。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充实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优化课程结构,构建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二要改革教学方法。在相当一部分高校中,教学方法仍然落后,亟须改革。高校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突出启发性、灵活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努力使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得到大的改进。三要加强实践教学。大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创新能力弱是社会反映较多的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高校应将更多资金投入实践教学,宁可少盖房子,也要把实验、实践教学条件搞上去。要千方百计让大学生走向社会,到工厂、到农村、到社会各个领域参加实践活动,给他们创造更多动手实践、接触社会的机会。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事业单位要为大学生实习提供条件,与高校合作建立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国家有关部门要采取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事业单位接收大学生实习。四要切实加强德育工作。培养大学生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

  第三,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一要加强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高校要充分发挥现有科研机构和实验平台的作用,使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在校期间能更多地参与科研实践,在科学前沿工作。还要及时把科研成果吸收到教学中去,既提高科研水平,又提高教学水平。二要加强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紧密结合。高校要发挥学科齐全、人才众多的优势,主动同科研院所和大企业合作,积极承担《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有关任务,在产学研结合和创新实践中加快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三要努力解决和参与解决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中多做贡献。

  第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要继承和发扬老教师的丰富经验、精湛学识、敬业精神和高尚品格,大力提高高校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水平。鼓励倡导教授名师给本科生上基础课。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和科研工作。要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激励优秀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脱颖而出。要有计划地做好引进海外智力工作,吸引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学术大师和学科带头人。高职院校要吸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门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

  第五,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学风是一所高校治学精神、态度、方法、氛围和育人环境的综合体现,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我国高校学风校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是少数教师学风浮躁,治学不严谨;有的导师带的研究生过多,没有时间指导;还有的导师让学生变相打工,为导师自己挣钱。必须采取措施改变这些不良风气。提倡脚踏实地,力戒好高骛远;提倡求真务实,力戒心浮气躁;提倡勤俭办学,力戒铺张浪费。要建立和完善高校学风校风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要组织教师学习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有关文件,加强师德建设。

  第六,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质量检查体系。按照分级分类办学的原则,针对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高校,研究制订科学的基本教育质量要求和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薄弱高校基本教育质量的评估检查,逐步形成对高校基本教育质量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的质量监督制度。政府要加强对社会评估中介机构的引导和管理。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主要责任在高校。高校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教育质量,把更大精力、更多财力投入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要健全和完善教育质量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用人单位、学生、教师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确保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高校发展要致力于办出特色

  办学特色是高校的个性,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办学特色是高校灵魂的表现,往往与高校名气和品牌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高校被社会认可的基本标志。办学质量高往往表现为鲜明的办学特色。高校各具特色,是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充满活力的基础。每所高校无论是综合性的,还是多科性或单科性的,都应该在办出特色上下大功夫。

  (一)高校要合理定位。高校合理定位是办出特色的基础。这在道理上不言自明,难的是如何做。一段时间以来,一方面,不切实际竞相追求“升格”的现象愈演愈烈。另一方面,有些重点大学降格以求,盲目举办与学校发展目标背道而驰的专科教育、自考助学,削弱了办学特色,影响了学校声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在高等教育大发展时期也出现过类似问题。加州通过制订高等教育总体规划,规范了各层次高校的办学行为,促进了高校的合理定位,值得我们借鉴。

  高校合理定位需要政府正确引导和高校合理选择。教育部要制订全国高校定位总体规划及指导原则。地方政府要根据总体规划和指导原则,做好本地区高校定位规划。每一所高校要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自身办学传统、资源条件和学科优势等,合理确定本校的定位。

  (二)高校要突出优势学科建设。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通过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组建了一批具有优势学科群的更为综合的大学,方向上是正确的,符合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文化交叉融合发展的规律。同时,一些多科性或单科性大学保持鲜明的学科特色,也是符合社会的多样化需求的。各类高校都应在学科建设上发挥优势,办出特色。我国农、林、地、矿、油、交通、邮电、传媒、纺织等专业院校在国际同行中享有较高声誉,应继续发挥自身学科优势,进一步做强做大。

  学科是高校的基本组成元素,是高校办出特色的基础。高水平的大学要分清主次,集中资源,把有限的财力重点用于办好处于或有可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优势学科。国际经验表明,建设一所高水平的大学,首先要有一个清晰的学科发展战略规划,具体实施往往先从一二个领域取得突破,逐步形成有特色的优势学科,再以优势学科建设为龙头,经过长期努力,逐步形成本校有特色的优势学科群。

  (三)在办出特色的基础上争创一流。高校应该分层次分类型,各具特色。世界一流高校没有统一的办学模式,各层次各类型高校都可以办出一流水平。美国的一流高校特色分明、色彩纷呈、风格迥异,既有在重视教学的同时更强调科学研究的研究型大学,也有只提供本科教育的文理学院,还有一批学科特色鲜明的专门学院,如纽约服装学院、美国烹饪学院分别因培养出一批世界一流的服装设计师和烹饪大师而闻名遐迩。这些高校都立足于自身特色,办出了一流水平。美国高校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各层次各类型高校都应在办出特色上下大功夫,在办出特色的基础上争创一流。

  高校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运用多种手段,加强引导和督促。通过“985工程”、“211工程”和示范性高职院校等导向性建设,促进各类高校在各自层级类型内办出特色、办成一流;严格控制高校升格和新增学位点;设立有利于特色发展的建设项目;建立有利于特色发展的评估标准,逐步建立与办学绩效和特色发展相结合的拨款方式。

  四、依法治教、严格管理,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大学已经成为创造知识和培养人才的巨型组织。现代大学规模庞大,功能职责多元,组织结构多样,学科各具特色,人员各有专长,各种观念碰撞,新旧体制摩擦,外来因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增大,这些都对当前大学管理构成了无法回避的挑战。

  我国大学尤其要加强管理。第一,我国大学年轻。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有600多年的历史,而我国建校时间最长的大学只有110多年历史。第二,我国大学变化多,结构不大稳定。第三,我国大学规模大。我国平均每所大学有12000多名学生,大的有五六万名学生,比美国大学平均要大四倍,校区也多,管理难度加大。此外,我国经济社会处在快速发展和体制转型时期,大学也经历迅速发展和深刻变革,遇到很多原来在计划经济时期没有遇到的新情况,大家都没有经验。总的说来,我国大学由于年轻、多变、庞大、复杂,总体来讲管理水平还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强管理,没有很好的治理结构,肯定就会漏洞百出。最近一段时间,一些高校相继出现一些重大经济案件、群体性突发事件,干扰了正常办学秩序,甚至影响了高校乃至社会稳定。对此,我们应高度重视。依法治教、严格管理是高校面临的紧迫任务。高校书记和校长们责任重大,义不容辞。

  当前,除了抓好日常的教学和科研管理外,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高校治理结构和各项制度。公办高校要坚持并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切实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充分发挥校长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高高校领导班子驾驭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教育部要加紧制订《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教、民主参与的机制,处理好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要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学术委员会的作用。高校领导班子特别是书记和校长要讲政治,顾大局,团结合作,互相尊重,互相支持。

  民办高校要切实落实董事会(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并保证党组织在人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稳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当前,要特别加强对民办高校的规范管理,依法建立政府对民办高校的督导制度。要全面加强民办高校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民办高校党组织负责人,由党组织负责人兼任政府派驻学校的督导专员,确保民办高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质量。对于民办高校包括独立学院的稳定问题,学校董事长(理事长)、校长、督导专员负有直接责任,地方政府及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独立学院的主办高校负有领导责任。主办高校要切实承担起责任,加强对独立学院办学行为的管理和监督。

  章程是高校管理的依据,也是高校的基本管理制度。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整体规模的不断扩大,组织机构的日趋复杂,管理难度愈益加大,风险隐患越来越多。为了规范管理、消除隐患、避免风险、促进高校健康发展,高校应把建章立制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教育部要依据高等教育法,抓紧出台指导高校制订章程的意见,推动这项工作。要把制订章程同总结办学经验、借鉴好的做法、探索办学规律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制订章程,把处理党委与行政、教学与科研、行政与学术、人事与薪酬等重大关系的原则规定下来,还要把学校资产、财务管理的原则规定下来。高校还要建立或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有了章程及规章制度,高校的管理工作才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真正规范起来。

  (二)坚决规范办学行为。一些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在招生、管理、教学等方面存在不少混乱现象和严重问题,已经成为影响高校乃至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近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地方的民办高校包括独立学院相继发生因学籍、学历、收费等问题而导致的学生群体性事件,经过地方党委、政府和高校的努力,这些事件虽然已经平息,但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这些事件的发生,集中反映了一些民办高校办学指导思想不端正、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法人财产权不明晰、办学行为不规范,也反映了一些地方政府对民办高校(包括主办高校对独立学院)疏于管理、监管不到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些问题如不高度重视并及时解决,势必影响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以及高校乃至社会稳定。同时,也应该看到,一些公办高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办学行为不规范问题。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民办高校规范管理引导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06〕101号,以下简称《通知》)。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立即对本地区所有民办高校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和工作薄弱环节进行一次彻底的排查,及时排除不稳定因素。对问题比较突出、管理薄弱的高校,要派出精干力量到校具体指导,并督促排查和整改工作。这项工作不仅民办高校要做,全国所有高校都要按照《通知》精神,立即着手彻底排查并及时排除不稳定因素。地方政府和高校都要认真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制订和完善相关应急预案,健全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切实把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高校和社会的稳定。

  (三)切实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各高校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十一五”时期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指导意见》,切实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一要严格执行财务规章制度。高校主要领导和有关负责人要带头遵守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把学校的经费管好用好。重大事项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按规定程序,经过科学论证,集体讨论决策,杜绝个人独断专行。二要强化责任意识。各高校要继续执行和不断完善高校领导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重大财务问题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三要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完善各项防范风险的措施。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高校资金安全。教育部直属高校要认真落实大额资金流动集体决策、常规资金支付授权审批和银行对账单“双签制”;审慎管理学校的所有对外投资、担保、借债,禁止学校从事股票投资和其他风险性债券投资业务。其次,要建立健全高校财务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各监督部门的作用,尤其是审计监督作用,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在这里还要强调一个问题,即建立新型的高校产业管理体制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创办了一批科技企业,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管理体制存在问题、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一部分高校企业运营不规范,存在着严重的经济和法律风险,作为企业股东的高校往往对此要负无限责任。最近两年,高校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凸现,大案要案时有发生,有的涉案金额巨大、性质严重,给一些高校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高校企业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我国高校稳定的重要因素。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掉以轻心。特别是高校领导同志一定要深刻认识规范高校产业经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彻底清理和解决高校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建立新型的管理体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营,尽快消除经济和法律风险,推动高校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四)处理好若干重要关系。高校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加强管理与发扬民主的关系。加强管理不是要管死。加强管理要有利于充分发扬学术民主。民主的氛围是高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最重要的生态环境。高校没有学术民主是不能成为一流大学的。要充分发挥教授在治教中的作用,倾听他们的意见,不能搞“一言堂”。二是加强管理与走群众路线的关系。管理制度的形成,管理过程的实现,必须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方面要倾听群众意见,集中群众智慧;另一方面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三是加强管理与办学多样化的关系。高校管理有共同的规律,但是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个性,加强管理要有利于形成办学特色。四是加强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加强管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师和学生,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加强管理要以人为本,使学校更稳定、更和谐。五是加强管理与创新的关系。今天,全世界的著名高校都在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我国高校也要在创新中加强管理。六是加强管理与落实高校自主权的关系。高校要加强管理,必须依法行使办学自主权。要加快制订高等教育法实施细则,使高校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高校办学自主权得到落实。

  高校的书记和校长要全身心地投入到高校管理工作中去。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高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对管理者要求很高。一个优秀的大学管理者应该做到:一有正确的办学理念,遵循教育规律,能驾驭大学工作的方向和全局。二有远见卓识,视野广阔,能绘制大学发展的蓝图,制订并不断完善发展战略与规划,超前部署,引领发展。三有改革创新精神,能准确把握时代脉搏,顺应发展潮流,勇于改革,敢于创新,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四有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作风,坚韧不拔,不为困难所挫,不为时尚所惑,有耐心,不浮躁,百折不挠,确保大学各项发展改革举措有效实施。五有精湛高超的管理艺术,善于审时度势,善于沟通协调,知人善任,以身作则,以人格魅力感染人,充分调动和激发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管理高校与从事某个专业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高校主要领导必须把主要精力用在管理上,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很难办好学校。我们许多高校领导都是在某个专业领域取得过成就的专家,现在既然已经走上领导岗位,就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到高校管理工作中去,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努力成为高等教育管理专家。

  最后,再强调一下维护高校稳定的问题。今年将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重要的一年。维护高校稳定,维护社会稳定,任务非常繁重。在今年教育部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上,我对与会的教育厅厅长们讲,一把手要把维护稳定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亲自抓,确保万无一失。全国高校的书记和校长也要亲自抓稳定,采取切实有力措施,确保学校稳定。

  我们肩负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历史使命,任重道远,时不我待。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元旦已过,春节即将来临。祝同志们新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