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教育部关于印发陈至立部长在2003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教育部200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教政法〔2003〕1号

  现将教育部陈至立部长在2003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教育部2003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认真研究,贯彻落实。
  
    2003年教育系统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要围绕主题、把握灵魂、抓住精髓,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六大精神上来。教育系统全体干部和师生员工,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教育创新,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高质量,保持稳定,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

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 全面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
   ――在2003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陈至立  
2002年12月26日

同志们:
  
    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热潮中,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回顾总结五年来的工作,深入分析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情况,明确明年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下面,我谈三个问题。

    一、五年来教育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本届政府即将届满,回顾五年历程,教育事业发展步伐加快,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正在形成,教育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一)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进一步落实
  
    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成立国家科教领导小组,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本届政府的最大任务,批转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先后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教育投入显著增加,2001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4638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305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19%。中央政府从1998年起连续五年,在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加上解决教师工资拖欠、危房改造等其他专项转移支付,五年间中央共增加约700亿元的教育投入。初步建立了以“奖、贷、助、补、减免”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显著提高,教师正在成为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的职业。教育法制建设不断推进,颁布实施《高等教育法》,丰富和完善了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教育普法、执法监督和教育督导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到2000年,“两基”目标如期实现,目前,“普九”人口覆盖率已经超过9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迅速,优质高中资源不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在调整改革中不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加快,五年新增设高等职业学校459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从1999年开始,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到2002年,全国各类高等学校在学的学生16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5%。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继续发展。“211工程”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十五”期间工程项目已经启动。“985工程”顺利推进,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力度加大,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加快。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各项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实施,语言文字应用和信息管理进一步加强。
  
    (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开放出现崭新局面
  
    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按照“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方针,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形成了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的新体制。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突破,三年来,全国新建、改建的学生公寓和食堂,分别超过和接近新中国成立50年累计建设的总和,保证了高校扩招的顺利进行。高考改革顺利推进,高校招生收费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取得新的进展。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民办教育加速发展,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双边和多边交流与合作向高层次拓展,出国留学工作健康发展,加大了吸引海外优秀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和为国服务的工作力度,建立了21个“国家留学人员创业示范基地”,来华留学规模迅速增长,对外汉语教学进一步加强,积极研究开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教育的应对工作,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迅速。
  
    (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围绕开展素质教育,改革了中小学德育课程,拓宽了德育的途径,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得到加强。制定并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8科课程标准(实验稿),新教材已经在部分地区试验推广。在高等教育阶段,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取得良好效果。优化了高等学校学科和专业结构,扩大了专业覆盖面,加强了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成果丰硕,教师学历水平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五)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能力不断提高
  
    高等学校科研实力显著增强,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领域的生力军。高校产学研合作跨上新台阶,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涌现出一批高新科技企业和重大科技创新产品,为国民经济培育了新的增长点。2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转化的重要基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深入研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在发展先进文化、服务“两个文明”建设、为政府企业提供决策咨询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职业和成人教育面向经济主战场,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不断深化,推动了农村教育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
  
    (六)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推动了教育现代化进程
  
    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已经建成两万公里的高速传输网,成为我国第二大互联网络。建成开通了远程教育的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CERNET网和教育卫星网的高速连接,已经初步形成了天地合一的现代远程教育“天罗地网”。高等学校校园网建设进展顺利,全国高校70%左右建立了校园网,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已经启动。67所高校开展了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工作。高校毕业证书电子化管理全面实现。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信息技术课开课率显著提高。全国中小学拥有的计算机,从1999年底的平均121人一台提高到2001年的51人一台。
  
    (七)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加强,为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在过去召开党建工作会议的基础上,五年来每年召开一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加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学校思想阵地和高校理论阵地,武装广大师生员工思想,不断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十六大召开后,各地和高等学校以多种形式宣传十六大精神。加强了形势教育,不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加强了学生公寓中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广大师生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教育战线特别是高等学校的稳定,为全国的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总之,过去的五年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教育思想空前活跃,教育的生机活力显著增强的五年。五年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巨大成就,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是在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教育事业成就的基础上取得的,是在各级党委、人大、政协和政府各部门以及人民群众关心支持下取得的,凝聚着教育界老领导、老同志、老专家的心血,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辛勤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教育部向所有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十三年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特别是五年来走过的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第一、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指针。第二、党中央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强调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切实加大教育投入,把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是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保证。第三、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全面、科学的发展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跃上新台阶的关键。第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大胆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摆脱不合时宜的观念和体制性障碍,不断增强教育的生机和活力,是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第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深入调查研究,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韧不拔,求真务实,是做好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第六、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是顺利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们要十分珍惜这些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积累的经验,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坚持并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对教育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教育整体水平仍偏低,教育投入不足,区域间教育发展不平衡,人才培养结构还不能适应国际竞争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教育的质量水平和国际竞争力需要进一步提升,教育体制和机制的不适应、不完善仍然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这都要求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努力开拓新世纪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明确目标任务,增强做好新世纪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江泽民同志的报告,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全面分析了我们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科学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进一步阐述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深刻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加强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纲领。
  
    十六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新时期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方针和要求,为开创教育事业的新局面指明了方向。教育系统全体干部和师生员工,要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围绕主题、把握灵魂、抓住精髓,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紧密结合教育工作的实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我们的认识,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激励我们的精神,以教育事业的新目标、新任务凝聚我们的力量,为加快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对教育重要战略地位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新世纪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进一步认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十六大报告以前所未有的篇幅和力度系统阐述了教育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中的战略地位和世纪初教育的目标、任务及要求,明确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在谈到西部大开发时,强调指出,“发展科技教育,培养和用好各类人才”。
  
    我们要以十六大精神为强大思想武器,努力推动全社会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深刻认识教育与人才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关键所在,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要促进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按十六大的要求提高对教育重要战略地位的认识,在部署本地区、本部门新世纪新阶段改革和发展规划的过程中,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加大投入,努力实现教育的适度超前发展。
  
    要切实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各项教育工作中,进一步加快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把服务于发展先进先产力作为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要求,努力提高民族素质,培育创新人才,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要把培育、弘扬和传播先进文化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使命,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师生员工;要把满足现代化建设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人民负责,对事业负责。
  
    (二)科学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感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强有力的人才和知识支撑。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必然要求。十六大报告把教育发展水平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性指标之一,明确提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又充分考虑了现有的基础;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顺应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经过努力可以又必须达到的目标。广大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要全面把握、准确理解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三个重要目标:
  
    一是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五十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但与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还有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和需要完善的地方。建立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关键是要在“现代”上下功夫,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不断增强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多样性,从而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更加广泛和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二是要使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实现这一目标,要分三步走。从现在起到2005年,要巩固“两基”的成果,打好“普九”攻坚战,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5%。到2010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有更大发展。到2020年,在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形成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
  
    三是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全民学习,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把建设学习型社会第一次写入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建设学习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要增强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使学校成为为终身学习服务的重要载体,使企业、社会团体和社区成为学习型组织,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教育系统和人力资源开发系统;要通过广泛宣传和有效的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学习和创造的积极性,使中华民族成为“人人皆学之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增强加快教育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当前,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战略步骤,认真研究制定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及各地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措施。
  
    (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教育要更好地适应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要求,必须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十六大报告在“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这两个教育的根本问题上,进一步作了科学的回答,把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推进到一个新境界,对教育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十六大报告根据时代发展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教育方针,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方针既和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基本方针一脉相承,又注入了新的内涵;既坚持了基本方针的连续性,又贯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特别是把教育为人民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作为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更加充分地发挥教育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坚定不移地把“两为”、“两结合”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之中,继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十六大报告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放在极其重要位置,提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各级各类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教育工作必须高扬的一面精神旗帜。
  
    十六大报告对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强调“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极大地增强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紧迫感。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不断对德育提出新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对德育提出新要求,社会主义文化的进步不断赋予德育新内涵。我们要切实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求,探索新时期德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切实加强德育工作。
  
    (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将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的法宝。十六大报告特别强调,要“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是落实十六大精神、推动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要加快教育理论创新,使教育思想、观念适应21世纪培养一代新人的要求。要加快体制创新,形成适应时代要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新体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教育创新的重点,要加快建立新的课程、教材体系、考试评价制度,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技术、方法创新是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要加快教育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建设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创新的基础,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的要求,改革和完善教师教育体系。
  
    大力推进教育创新,要大胆探索教育发展的新途径,开辟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扫除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要在巩固已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学校制度的创新;要抓住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机遇,促进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努力汲取国外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提高我国教育的竞争力;要加快转变政府管理教育的方式,创造性地解决在发展、改革和开放中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五)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明确的具体要求。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证。教育系统知识分子集中,广大的青年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是未来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有利于坚持党的先进性,有利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有利于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要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武装师生员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要特别重视提高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真正做到“牢记使命,勤奋工作;坚持宗旨,执政为民;改进作风,求真务实;加强学习,与时俱进。”
  
    要切实加强学校党组织的建设,使之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教育工作中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重视做好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入党工作,不断地向党输送新鲜血液。及时把那些拥护十六大精神、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教师,包括优秀回国人员,吸收到党内来。
  
    要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和增强团结为重点,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班子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根据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要求,大力推进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加大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不断提高教育系统干部队伍的素质。切实贯彻党风廉政工作责任制,对各级领导干部从严要求,维护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

    三、关于明年工作和需要强调的几个问题
  
    同志们!2003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我们要坚定信心,积极进取,扎实工作,使教育改革与发展在新的五年有一个良好的开局。明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教育创新;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高质量,保持稳定,加快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按照党的十六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制定了《2003年教育工作要点》,要点确定的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是:
  
    ――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是教育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研究制定《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以发展为主题,坚持全面、科学的发展观,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巩固“两基”成果,打好普九攻坚战,加快发展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保持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加强语言文字管理,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增加教育投入,加强教育经费管理。
  
    ――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继续落实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新体制,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发展。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育国际合作和交流向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发展,加大吸引人才回国工作和为国服务的工作力度。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加快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步伐,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工作。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加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和卫生工作。启动教师专项计划,加快建立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
  
    ――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启动中国大学科技创新工程,提高高校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性创新的能力。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结合,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机制,推动高校科技企业的现代制度建设。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开展教育宏观政策研究和理论研究。
  
    ――加强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推进依法治教,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全面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加强依法治教,加快起草和修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教育法规。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加大对实施素质教育的督导检查力度。
  
    为切实做好明年的工作,保持和发展教育事业的大好形势,我在这里强调几个问题。
  
    (一)以发展为主题,坚持全面、科学的发展观,努力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五年来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要始终坚持发展这个主题不动摇。要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全面、科学的教育发展观。
  
    一是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当前,农村义务教育仍然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一手抓巩固提高,一手抓未“普九”地区的普及工作。实现“十五”计划提出的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目标,明后两年是关键。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快高中教育发展的步伐。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不动摇,使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协调发展,保持大致相当的比例。根据社会需求和现实条件,继续稳步发展高等教育。
  
    二是要坚持教育的公平公正,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坚持教育的公平公正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加大中央和省两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加大城市支援农村教育的力度,加快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缩短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切实落实好支持西部和民族教育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实施好对口支援的各项工程。要把维护公民平等受教育权利作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充分发挥教育促进社会公平、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
  
    三是要坚持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内在统一。当前,全社会都很关注高等学校规模和质量问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规模的快速增长对提高教育质量提出了挑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改善高校办学条件,调整专业结构,提高教育质量,遵循教育规律,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四是要坚持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并在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中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必须始终把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摆在重要位置,使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和质量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要通过实施高校科技创新工程,为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以及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做出更大贡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次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对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尤其是要加强对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总之,只有切实提高教育对现代化建设的贡献力度,才能使教育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五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加强分类指导。经济发达、市场经济体制较为完善的东部和城市地区,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广大的农村地区,要着力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边远贫困地区要打好“普九”攻坚战,加大扫盲工作的力度。城市和县镇都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各类学校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提高各自的竞争力。明年,教育部将研究制定今后五年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各地也要从实际出发规划本地区的教育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
  
    (二)坚持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的改革创新始终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三次全教会以来,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重点,教育改革创新取得了重大进展。今后一个时期,坚持教育改革创新,必须进一步加快建立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教育的体制、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是:第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快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和以公办教育为主、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新体制。第二,要适应建立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要求,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教育基本制度和学制体系。第三,要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向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拓展,使教育各方面的体制不断趋于完善。第四,要加快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继续加大推进课程教材改革的力度,建立新的课程、教材体系和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体系。
  
    推进教育改革创新,要在实际工作中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切实落实已有改革措施并不断深化。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要进一步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随着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深化和扩大,要进一步研究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政策措施。要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巩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的成果,继续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二是要促进教育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要求。要结合新世纪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规划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步骤和政策措施。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努力适应人才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培养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两天前,刚刚召开了第四次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李岚清副总理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更好地运用市场机制,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要继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增进我们与世界各国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和吸引优秀海外留学人员,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健康发展。同时,在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切实抓好中外合作办学、自费出国留学中介等的监管和规范工作。
  
    三是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治教,增强教育的生机活力。要研究进一步下放权力。在2002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教育部拟取消审批项目26项(已公布10项),下放及改变管理方式9项,共占行政审批项目总数的42.1%,改革的力度很大。2003年要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职能,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教育发展规律相适应的宏观调控和监管机制,坚持依法治教、依法行政,通过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和执法监督机制,进一步转变管理方式,规范办学行为,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
  
    (三)进一步改进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
  
    德育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德育工作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作用,努力担负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神圣使命,不断开创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对德育工作的新要求。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青少年学生;在学校中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旋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切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二是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新活力。德育工作要反映时代的新发展、科学的新突破、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新进步、学生生活环境的新变化;要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研究新时期学生思想变化的特点,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创造丰富多样的德育形式和德育工作新的有效载体;要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为青少年学生提供更多先进文化产品;要强化德育的实践环节,加强德育基地建设。
  
    三是要从德育工作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思路。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当前德育工作各个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逐一加以改进和解决。加紧做好十六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工作,进一步提高“两课”教材的编写质量,并利用信息技术大力开发“两课”教材。提高全体教师的德育工作自觉性和“两课”教师的素质。充分发挥网络及时、互动的优势,使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更加鲜活、更加有效。
  
    (四)采取切实措施,关心困难学生和部分群体的学习生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日前召开会议,专门对进一步做好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的工作进行了部署。我们要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结合教育系统的实际,把关心困难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工作落到实处。
  
    第一,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完善国家资助贫困学生的政策和制度”,这充分反映了党对群众切身利益的高度关注。要大力推动国家助学贷款的法制化建设,完善国家奖学金的发放办法,推动设立地方各级政府奖学金,确保高校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第二,继续做好对贫困农村地区的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的工作,加快教材出版制度的改革,减轻农村家庭子女教育的经济负担,切实控制农村初中辍学。地方各级政府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助学金制度;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采取减免杂费、实行专项补助等方式,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第三,切实落实保障城市贫困家庭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加大扶持城市贫困家庭的子女接受教育的力度,对家庭收入未达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应减免杂费;要按照“以流入地政府为主”的原则,努力使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都能够接受义务教育,得到健康的成长。
  
    我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明年高校扩招后的第一批本科生毕业,人数有较大增长。据统计,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212万,其中研究生12万,本科生92万,专科生108万,毕业生总数比今年增加67万。有关部门和高等学校要认真落实有关政策,研究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新举措。从长远看,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是要进一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避免结构性的就业困难;二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鼓励学生到基层和艰苦地方去工作;三是学校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四是社会要给予大力支持,树立正确的用人观,为毕业生就业和自主创业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和政策环境。
  
    (五)坚持从严治教、加强管理,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从严治教是确保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切实加强对教育行政干部、校长、教师的教育和管理,搞好教育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一靠教育,二靠制度,三靠监督”,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教育工作者队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制度,进一步推行教师职务制度。
  
    要大力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完善学校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推行校务公开,进一步改革学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严格财务纪律和审计监督制度,推动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要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近年来,人民群众对有些地方和学校高收费、乱收费、办学不规范和少数人违法违纪行为反映强烈。对这些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2001年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一保、二控、三监管”的措施,要求坚决制止一些地方出现的乱收费。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已连续下发了多个关于治理乱收费和规范办学行为的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具体规定,切实加强了对学校考试、招生、收费等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但是,在有些地方仍然存在着许多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明年,我们要一手抓加大教育投入的政策措施,一手抓教育系统的行风建设,坚决制止乱收费,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广大教育工作者务必要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的声音,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韧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做好各项教育工作。
  
    最后,我还要强调一下稳定工作。做好学校稳定工作对保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良好局面和全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大家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把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教育系统尤其是高等学校的稳定放在维护全社会稳定大局的高度加以重视。元旦、春节即将临近,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把关心师生生活,切实解决师生关心的实际问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加强学校安全、食品安全和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创造有利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良好环境。
  
    同志们,21世纪的前二十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必将是我国教育事业要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新局面。

    教育部2003年工作要点

  2003年教育工作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教育创新;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高质量,保持稳定,加快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
  
    一、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
  
    1.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江泽民同志的报告,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纲领。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是2003年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紧紧围绕主题,把握灵魂,抓住精髓,系统深入学习,力求融会贯通。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学以致用,把运用十六大精神指导实践和各项工作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衡量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对教育重要战略地位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紧紧抓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增强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根据十六大的战略部署,深入研究影响改革和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明确目标,理清思路,进一步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
  
    3.按照十六大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任务和“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立与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教育的要求,研究制定《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规划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提出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
  
    4.全面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特别是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紧密联系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武装教育系统的全体党员。切实加强组织建设,使学校党组织成为在教育工作中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切实做好吸收优秀知识分子入党和在青年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把学习十六大精神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党团活动的重要内容,引导青年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坚定跟党走的信念,奋发学习,早日成才,报效祖国。继续深化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工作。开展学生心理咨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加强队伍建设,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新方法,继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改善互联网信息内容安全的管理和宣传舆论阵地的引导。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做好高校稳定工作。
  
    5.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把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高校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十六大精神,提高理论素养和领导水平。根据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要求,大力推进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加大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不断提高教育系统干部队伍的素质。

  二、以发展为主题,坚持全面科学的发展观,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6.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推动各地不断提高普及义务教育的质量水平,重点研究推进第二类地区的巩固提高工作。打好“普九”攻坚战,大力推进未“普九”地区的普及进程,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切实控制农村初中辍学,进一步做好扫盲工作。加快城市薄弱学校建设步伐,开展教育助学行动,继续做好对贫困的农村学生试行免费提供教科书工作,积极做好城市特殊困难家庭子女和进城务工农村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有关工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贯彻全国高中发展和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加快高中教育发展步伐,扩大优质高中办学规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支持发展民办高中,加强县城示范性高中建设。结合县镇和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幼儿教育。继续发展特殊教育。
  
    7.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面向市场,服务社会,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积极扶持农村地区、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加强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开展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继续推进社区教育实验,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建立。面向城镇职工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8.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继续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继续抓好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推进“十五”期间“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实施。加强对相关学校制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和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的指导。继续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
  
    9.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民族教育和西部地区教育发展。提高对口支援工作的实效性,加快西部各省区重点建设一所大学工作的进程。推进西部高校校园网建设。继续在专业学位点设置、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家公派留学人员选派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继续开展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改善民族地区寄宿制中小学办学和生活条件。加强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族团结的教育。继续办好内地西藏班、新疆高中班和高校民族班、预科班。做好教育援藏、援疆项目的落实工作。
  
    10.继续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开展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推动行业系统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宣传教育和执法检查,加强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进一步组织好普通话推广周活动。抓紧《规范汉字表》的研制,加强少数民族术语标准化工作,及时发布对语言文字信息化和社会语言生活影响较大的规范标准。加强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组建语言文字标准技术委员会和语言文字应用评测中心,继续开发现代汉语语料库,加强中国语言文字网站建设,启动中华大字符集的工作。
  
    11.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完善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加快数字图书馆等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强“校校通”工程建设,提高中小学计算机配备水平和信息技术课开课率。进一步推进农村中小学DVD教学光盘播放系统、农村计算机信息接收站和农村乡镇中心学校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加强教育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建设,办好网络学院,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积极发展教育出版事业。
  
    12.努力增加教育投入,全面加强经费管理,提高使用效益。继续争取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研究保障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义务教育经费的有关政策和措施。继续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二期)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切实关心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助学贷款和设立国家奖学金工作,鼓励设立地方政府奖学金,落实和完善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各项政策措施。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动员社会资源发展教育。继续稳定学校收费标准,进一步规范各类学校的收费,认真落实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财务管理制度。

  三、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13.完善“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落实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困难地区加大转移支付的措施,强化县级政府的管理责任,明确并落实乡镇在普及义务教育中应尽的责任。
  
    14.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要求,创新职业教育体制,强化地市级政府统筹,落实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严格执行就业资格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15.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要求,巩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成果,继续完善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切实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高校在专业设置和招生方面的权限。继续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继续推进高考制度改革,做好网上录取和学历文凭电子化管理工作。做好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提前进行的各项工作。改进和完善学籍管理。针对高校毕业生大幅度增加的新情况,积极落实有关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积极促进毕业生就业和创业。加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
  
    16.启动“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完善研究生培养制度,采取有力措施,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研究生院建设。做好第九批学位授权审核工作,积极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加强对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学位工作的管理。认真做好2003年研究生扩招工作。
  
    17.创新办学体制,鼓励进行各种办学形式的试验和探索,大力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适应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职业教育结构调整,加强骨干示范性学校和专业的建设,加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加大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先发展急需专业和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加强示范性软件学院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加快紧缺人才培养。面向农村、大中小城市的不同需求,改革医学教育模式。
  
    18.推进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向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发展。力争在学历学位互认方面取得新的进展,有重点地与有关国家建立稳定的工作磋商机制。进一步推动“强强合作”和“强项合作”。完善国家公费留学选派办法,增加研究生的选派比例。积极引导自费留学健康发展。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和为国服务的工作力度,鼓励留学人员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继续深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密切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
  
    19.积极推动来华留学管理工作,改革和完善外国留学生教学、生活管理制度。加快对外汉语教学基地的建设,做好国外汉语教学中心建设的试点工作。大力推广汉语水平考试,加强实用汉语教学。积极推动中美网络语言教学合作项目的实施。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教育应对工作机制。积极稳妥地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健全监管机制,依法规范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中外合作举办教育考试和教育国际展览。加强对高等学校境外办学的引导和管理。

  四、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20.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继续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把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诚实守信为重点,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准。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德育课程和教材改革,完成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实验稿制定工作,修订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1.加快课程、教材改革。进一步做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工作。切实抓好新课程的教师培训,扎实推进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修订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方案与教材,颁布高中教育新课程实验方案和标准,组织编写高中实验教材。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考试评价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教材审定制度和选用制度,加强管理,切实保证教材质量。开展职业学校教学评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2.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加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拓宽专业面,加强实践环节,不断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继续要求教授给本科生讲授基础课。推进大学本科英语教学改革。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
  
    23.认真做好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加强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落实责任,切实做好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农村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开课率。组织首届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加强国防教育,进一步做好学生军训工作。
  
    24.启动教师发展专项计划,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增强教师创新能力。加大“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实施力度,进一步落实“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高校青年教师奖”和“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等措施,加快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加强高校领导、职业学校与中小学校长和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培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25.加快建立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提高办学层次,推进师范院校改革,鼓励综合性大学开展教师教育,研究制定教师教育资质认证和质量标准,启动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以新课程培训和信息技术培训为重点,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积极推行教师聘任制度改革。扩大高等学校职员制度改革试点。进一步深化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指导。抓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新标准的落实,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五、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26.启动中国大学创新工程,提高高校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性创新的能力。加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大力推动机制创新,整合现有科技资源,新建一批新兴学科、交叉学科重点实验室和跨学科、跨校的研究中心。继续实施“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制度”。加强高校科研组织工作,培育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研任务。
  
    27.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大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力度。建设一批国防科研生产基地和国防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专利申请。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机制,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推动高校科技企业的现代制度建设。
  
    28.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与繁荣。加强对十六大提出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深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体制改革,制定学术规范,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实施“新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
  
    29.大力开展教育宏观政策研究和教育理论研究,为教育创新服务。加强对教育工作中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问题的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热点、难点问题的调查研究;积极开展群众性教育科学研究;开展教育政策与决策咨询;密切关注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动向和趋势。改革教育科学研究体制和机制,加强队伍建设。

  六、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推进依法治教,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30.加强党风党纪教育,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严肃政治纪律,规范行政审批,强化监督。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标本兼治,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进一步加强招生考试管理,严肃考风考纪。加大对教育乱收费的专项治理力度。强化对“收支两条线”的监督检查。严格执纪、执法,继续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工作力度。
  
    31.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教。研究起草《终身教育法》,加快《学位法》《教育督导条例》《民族教育条例》《教师教育条例》《学生军训条例》《高等教育纪检工作条例》《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教育法规的起草工作,推动《〈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的尽快出台。研究制定新一轮教育法制建设规划,修订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加大教育系统的“四五”普法工作力度,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召开全国青少年法制教育经验交流会。切实加强教育执法监督和依法治校工作,在有关高等学校开展试点,不断规范办学行为。继续转变政府职能,加大清理部门规章、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工作的力度,逐步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机制。改进并加强教育事业统计工作。
  
    32.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坚持督政督学相结合,加强对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的指导和督查,建立对县(市、区)的教育督导评估和监测制度,加强对基础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督导检查,保证基础教育分类发展目标的逐步落实,加大对实施素质教育的督导检查力度。
  
    33.加强教育部机关和直属单位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和分类要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深入实际,大兴学习之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力戒形式主义,精简会议和文件,求真务实,奋发有为,扎实工作。深化直属机关干部人事工作改革,加强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培养培训和交流工作。继续做好老干部和关心下一代工作。改善机关公务员工作条件,关心干部职工生活。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务信息化。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