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2013年10月教育信息化工作月报

  ★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工程

  10月25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总体目标和任务是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指南构成的标准体系;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并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10月18日-21日,教育部在南京举办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鲁昕、杜占元副部长分别出席开、闭幕式并讲话。大赛展示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新成果,交流信息化教学新经验,推动职业院校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的新格局,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本次大赛首次实现了全国省级单位的全覆盖。大赛期间,还组织了“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网上成果展”。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

  截至10月底,全国已完成项目设备招标和安装调试的教学点分别为5.4万个和3万个,占项目教学点总数的90%和51%(其中2.7万多个教学点全面应用设备和资源开展教学,占46%)。项目配套的本学期一至三年级8个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已通过网络和卫星两种方式按教学进度同步分期播发。各地已培训教学点教师近5万人,有19个省份完成省级骨干培训(其中12个省份基本完成全员培训)。

  目前,河北、黑龙江、江苏、安徽、湖北、海南、贵州、陕西、甘肃等9个省份已进入全面推进应用阶段,其中安徽、贵州和陕西完成了省级项目验收,云南、甘肃正在组织省级项目验收。为促进教学点数字资源应用,贵州省下发《关于加强全省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的通知》。

  ★“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

  截至10月底,全国已有27个省份的846个区县建设了教育城域网;按照学校10M以上宽带接入、多媒体教学设备安装到每个教室的标准,34万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教学点)中,“宽带网络校校通”已基本实现的学校约有7.5万所,不具备建设条件学校约有4.5万所,基本具备条件但尚未开始建设学校约有7.8万所(中西部地区6.7万所),已部分完成尚需补充建设的学校约有14.2万所(中西部地区10.7万所)。

  教育部组织制订了《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规范》,于10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目前正在修改完善。

  10月13日-17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第二十届学术年会暨会员代表大会在兰州召开,来自全国40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IT厂商及部分政府机构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相关业务工作人员共700多人参加。大会以“移动时代的校园网与信息化建设”为主题,重点探讨建设下一代互联网为主体的国家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

  安徽省实施“教育科研网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并把项目列入《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每年资助经费500万元,旨在为全省高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提供高效率、高质量、全方位的网络保障和信息服务。10月10日,安徽省教育科研网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论证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召开。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2013年度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征集活动正在开展,按教育部信推办的总体部署,教育部体卫艺司和基础二司分别下发通知,进一步细化专题教育和基础教育资源征集工作要求。

  教育部组织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集中展示活动,截至10月底,已有82家单位提交了参展资源,约1.2万条。

  教育部委托吉林、四川、新疆、内蒙古等4省教育厅用朝鲜语、彝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语开发和编译的少数民族教育资源已完成,极大地丰富了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少数民族教育资源。

  第十七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作品评审工作完成,共收到全国各省电教馆、解放军推荐的以及个人报送(中职、高教)的作品2749件。

  贵州省教育厅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 切实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通知》,积极推进各级各类学校资源建设与应用。

  10月17日-18日,辽宁省在阜新市召开义务教育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暨信息化教学应用现场会,总结近年来全省课堂教学改革和信息化教学应用的情况和取得的经验与成就,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

  10月中旬,山东潍坊组织开展学科整合送课下乡活动,活动遍及全市8个较薄弱的乡镇,从城区抽调12名优秀教师,将24节优质课按需送到乡镇中心小学和教学点,通过听评课和特长教师经验交流,解决“班班通”应用中的问题,把优质学校的优秀课件等其他数字资源库带到研究共同体学校,促进了乡镇学校,尤其是教学点“班班通”的应用。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

  湖南省全部职业院校均开通新生空间,建成重点项目、评估、教研教改等空间。新建20余门空间资源课程,以学生为主的远程互动交流均达2万余次,各类空间接受网络访问均达50万余次。为不断扩展空间使用的涉及面,部分职业院校研究制定相适应的工作方案,如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从每个班中抽2-3人同步进行针对性培训,以点带面加强空间感染力;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以全校各二级学院、教学系(部)为试点,配发机构空间,通过空间来完成常规的教学检查工作等。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完成升级,2.0版正式上线,基本完成了8家企业的应用接入,已有32家单位的345条资源陆续在平台上展示应用。截至10月底,平台共有学校用户1034所,教师用户92684名,学生用户289279名,家长用户181177名。

  10月24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各省电教馆馆长、试点地区教育局长和电教机构代表共100多人出席。会议就如何深入推进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下一步工作要求和进度安排,印发了《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指南(初稿)》。

  ★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截至10月底,全国中小学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32个省份均已完成系统部署和数据采集工作布置。23个省份的全部或部分学籍数据已进入部署在各省的全国系统,共11754万人,其中19个省份学籍数据已进入中央系统,共10148万人。高校学生学籍、高校就业、来华留学、中职学生、学前幼儿、学生资助、机构(学校)、中小学校舍、经费及办学条件的数据已实现基本分析和部分展现。

  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全国教职工基础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并在北京举办全国教职工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培训班。截至10月底,各省已上报教职工基础信息数据近1000万。

  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集中展示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召开了数据填报工作省级培训会议,完成了省级数据填报。各省已基本完成市县学校数据填报培训,进入数据填报阶段。

  ★教育信息化人员培训

  10月14日-17日,“教育部-中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国家级培训项目”第一期骨干培训者培训在京举办,共培训了来自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01名学员。

  湖南省于10月份完成对各市州、县市区教育局分管局长和教育信息化职能机构负责人、各高校职能机构负责人和中职学校分管校长等教育信息化管理干部的省级集中培训,总人数近1000人,切实推动全系统教育信息化管理干部提高理论水平、更新工作观念、增强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全系统调度。

  江西省从2008年开始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省级共培训教师近1.2万人。2013年培训工作于10月20日结束,共有3338位教师参加,其中3137人合格。

  10月8日-12日,“国培计划(2013)”西藏自治区农牧区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班主任、辅导教师集中培训在拉萨举办,培训设中学和小学两个班,共200名人参加。

  ★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

  福建省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遴选了48所中小学和17所中职学校作为省级试点。省教育厅安排专项经费500万元,用于支持教育部部级试点及部分省级试点建设,力争通过试点建设和示范,总结推广教育信息化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带动全省教育信息化发展和应用水平全面提升。

  10月12日,浙江省下发了《关于开展省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学校网络空间建设工作的通知》,组织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和省数字校园示范建设校开展网络空间建设,明确空间建设任务和要求,通过学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地方教育信息化推进政策措施

  10月21日-22日,江苏省召开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提出了总体目标、9项主要任务和5项保障机制。

  上海市发布《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2013-2015年)》,重点推进省级数据中心建设、易班建设、中小学数字化课程建设与学习评价方式转变、中职校教育云服务、市民网络学习空间等5项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搭建共建共享的开放式平台,形成多方投入和参与的建设模式,重点推进基于“人人通”平台和数据共享平台的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以应用为导向促进教育信息化向“主战场、大规模、常态化”发展。

  山西省制定出台了《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进一步明确了2013-2015年山西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10月26日,组织召开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研讨会。10月29日,组织召开五年制职业教育“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暨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

  湖南省制定出台《湖南省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建设及应用标准(试行)》,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的通知》,连同7月印发的《湖南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完成了全省系统的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2013年起,省财政每年至少投入1亿元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并要求全省各地各高校须建立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将信息技术教育设备、设施运行、维护、教学软件、应用的经费列入公用经费使用范围,明确支出项目,每年安排经费不低于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的10%。此外,还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组织管理机构建设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市州成立“一把手”任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和职能机构,并将职能机构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形成归口管理和统筹推进本地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机制。

  山东临沂将教育信息化列入学校综合督导考评,增加政府经费投入,保证教育信息化的顺利实施。如河东区除每年度正常财政预算外,还从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中,小学每生每年再提取40元,初中每生每年再提取50元,专项用于全区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以推动全区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

  10月10日-29日,山西省组织开展基础教育信息化“十佳”系列评选活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十佳教师”评选、“十佳校园网管理员”评选、基础教育信息化“十佳教育博客”评选、基础教育信息化“十佳校本资源库”评选,挖掘先进典型经验,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教育信息化宣传报道

  10月24-25日,中央主要媒体赴安徽皖南山区对“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实施效果进行深度采访报道。日前,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人民政协报、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央人民政府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等各大媒体分别以《破解“缺师少教”难题 弥补城乡“数字鸿沟”》、《光缆送课进教室“电视老师”上讲台》、《安徽省繁昌县“在线同步课堂”的新鲜事》、《教学点“缺师少教” 信息化助力教育公平》等为标题进行了大量的报道。此外,教育部官方微博“微言教育”以“教育信息化 走进安徽”为主题实时发布相关微博5条,覆盖网友50多万。

  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继续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前沿的关注。中国教育报在新闻版开设了“推进教育信息化特别报道”专栏,“E教育”专刊开辟了“聚集电子书包”系列报道,并继续密切关注“在线互动课程”的前沿动态。中国教育电视台在《中国教育报道》和《中国教育手机报》中播发消息、专题、特写和简讯。

来源:信推办收藏
(责任编辑:聂明磊)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