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方面。教育部始终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一是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长效发展。2005年,教育部、原卫生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明确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2011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等文件,进一步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二是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化水平。指导成立新一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连续多年召开全国层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总结经验,研究问题,部署工作,谋划发展。举办各种论坛、专题培训班并结合海外研修等,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培养培训。
三是加强活动体系建设,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载体。指导各地各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根据学生实际,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心理博览会、心理趣味运动会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通过网络、广播、电视、校刊等多种媒介,利用博客、微博、手机报等新兴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拓展传播渠道,营造出良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四是加强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设,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数据统计及预防干预工作。部分地区和高校加强了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和心理危机排查,建立了心理危机转介机制,减少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
五是加强专业平台建设,夯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依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库等项目建设,为思政工作和学生工作者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实践研究创造条件,推动成果转换。推动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培育建设试点工作。
下一步,将进一步做好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督查、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使用、加强高校心理健康预防体系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