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监管提案〔2021〕315号
您提出的《关于全面取消小学生课外作业,进一步增强德育、体育、劳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小学生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家医保局,现答复如下:
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重的问题,持续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减负工作,特别是2017年以来,针对“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等问题,以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为突破口,以提高学校育人水平为着力点,加强与市场监管、民政、人社、应急管理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综合施策,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一是减轻中小学生校外培训负担。2018年2月,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开展了为期一年半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对培训机构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系统梳理,指导各地对区域内的培训机构进行全面摸排整改,取缔了一批无证无照的黑机构,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整治,“小散乱”得到有效清理,校外培训环境得到有效净化。2019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开展线上培训机构专项排查治理。2020年,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开展了涉未成年人网课平台专项整治行动,累计关闭违法违规网站平台6000余家。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全系统开展重点检查,从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乱象,对新东方、学而思等15家校外培训机构顶格罚款共计3650万元。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明确提出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等要求,对加强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治理进行了系统部署。目前,各地正在认真贯彻落实。
二是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2018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三十条),从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家庭履行教育监护责任、强化政府管理监督四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2019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明确教材编写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征。要求各地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13号),要求学校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
三是加强高校招收国际学生的管理。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规范我高等学校接受国际学生有关工作的通知》(教外函〔2020〕12号),明确要求自2021年起,对以国际学生身份进入高等学校本专科阶段学习的,除符合学校的其他报名资格外,申请者还须满足最近4年之内有在外国实际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如不符合规定的在外国实际居住时间限制,根据现行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对于在中国定居并持有公安机关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的外国侨民,符合高考报名条件的,可在有关省份申请参加高考。该通知对国际学生进入我国高等院校本专科阶段学习的申请资格要求更加严格,有力规范和保障了高等教育公平。
下一步,教育部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统筹抓好《“双减”意见》落地工作,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发展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10月22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