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2225号建议的答复

教监管建议〔2022〕58号

  您提出的“关于修改义务教育法将双减政策上升为法律规范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提到的关于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立法、完善课后服务保障措施等建议,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也与教育部实际中的工作推进思路正相契合。教育部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各项政策举措,有的工作已经破题,有的正在深化,有的还在攻坚,也有的仍在研究探索。

  一、关于推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立法

  您在建议中提出“将有关规范校外培训的内容纳入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推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立法”已列入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是我们正在推进的重要工作。随着“双减”工作深入推进,中央和地方层面出台一系列校外培训机构相关政策制度,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已经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教育部已启动了校外培训立法研究,重点研究理顺校外培训立法与现有法律、法规、政策的关系,对相关实践进行总结,对一些难题(如怎样确定校外培训立法的定位,应该以什么层级、形式、程序开展立法等)进行深入研判,对一些关键点(如对校外培训从业人员、材料课程、培训收费的管理举措中,有哪些措施亟须上升到立法层面予以解决等)进行实验探索,目前已起草了校外培训监督管理条例初稿,正在加快推进。

  二、关于完善教师激励制度等课后服务保障措施

  在治理校外培训的同时,教育部坚持一手抓“减负”,一手抓“提质”,指导学校强化“三个提高”。一是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指导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统筹,精准分析学情,强化作业设计研究,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各地各校普遍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90%以上,学生过重作业负担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二是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保证时间“5+2”,丰富内容上水平,吸引学生广参与,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课后服务项目吸引力有效性显著提升,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由2021年春季学期末的49.1%提到到秋季学期末的92.2%;三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投身课堂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强化教学管理,注重教研支撑,创新教学方法,加强辅导答疑,健全质量评价,保证学生学业质量,各地各校普遍更加重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99%以上的学校建立了教学基本规程。

  实现“三个提高”需要不断完善教师激励等课后服务保障制度,我们指导各地按照《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要求,加强教师参与课后服务激励,推动各地建立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将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把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截至2022年6月,全国95%的县区已经建立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同时,积极在各地推广试点教师轮岗制度和弹性上下班制度,保障好教师的休息权利。

  下一步,教育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意见》以及配套文件要求,督促指导地方有关部门抓好政策落实,健全经费保障机制,研制课后服务指南,强化信息化管理,服务学校课后服务工作,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等方式统筹利用社会资源,着力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有效性。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2年8月7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