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2454号(教育事业类244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监管提案〔2022〕95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完善“双减”配套措施的提案》收悉,经商中央宣传部、中央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现答复如下: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印发以来,教育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双减”作为部党组“一号工程”,以极大的决心和力度狠抓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你们所提建议具有参考意义,教育部将区分类别,加大推进力度,深化落实举措,积极探索实践,力争使“双减”改革有新的进展。

  一、关于狠抓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一是印发执法文件。2022年1月,教育部会同中央编办、司法部印发《加强教育行政执法 深入推进校外培训综合治理的意见》(教监管〔2022〕1号),理顺工作机制,提升执法水平。2022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校外培训监管行政处罚流程图和文书格式范本的通知》(教监管厅函〔2022〕8号),要求各地在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中按图执法,实现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二是加强日常监管。连续不间断开展16期线上培训巡查和36期风险机构监测,及时处置违规问题。核查5万多条违规问题线索,做到件件线索有着落,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深化数字监管,建成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2.0,全国11万多家校外培训机构纳入平台管理,基本实现校外培训机构全覆盖,逐步健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体系。安徽省建立健全隐形变异培训排查整治机制,严厉打击“线下转线上”“众筹私教”“一对一”“以非学科名义开展学科培训”等违规培训行为。陕西省彬州市管控校外培训广告,建立广告发布审核制度,将校外培训广告治理纳入“网格”管理职能中,线上线下齐发力,净化育人环境。三是开展专项行动。教育部组织各地于2022年4—6月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回头看”工作,累计排查校外培训机构17.2万个、培训材料24.3万份、人员40.5万人,推动完成了4614个问题机构整改。为营造打击违规培训的高压态势,持续强化校外培训监管,2022年7—8月,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以“强化培训监管 守护快乐假期”为主题的校外培训“监管护苗”2022年暑期专项行动,覆盖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严查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坚决打击以“一对一”“高端家政”“众筹教”“研学旅行”等名义违规开展培训的机构和个人;坚决打击已压减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假注销、真运营”。湖南省上线校外违规培训“随手拍”便捷投诉小程序,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推动形成校外培训治理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二、关于推动课后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教育部采取系列措施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保障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一方面建立完善保障机制,推动课后服务制度化。教育部要求各地建立引进第三方参加课后服务工作保障机制,完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指导各地建立政府购买课后服务机制,畅通引进丰富课后服务资源的渠道,教育部门会同其他部门负责组织遴选相关资源,形成机构名单和服务项目及引进费用标准,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目前,学校基本实现课后服务“5+2”全覆盖,基本满足了学生不同学习需要,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超过90%。另一方面拓宽课后服务渠道,推动课后服务常态化。教育部指导各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统筹利用科普、文化艺术、体育等社会资源和专业人士,增强课后服务有效性、吸引力,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引进28万名科技人才、文艺工作者、体育教练员等专业人员参与课后服务。贵州省习水县制定“1+1+N”(每天1小时作业辅导、1小时体育锻炼和N种特色课程)课后服务活动课程体系,组建421个社团(含兴趣小组),开设校园足球、传统剪纸、红苗芦笙舞等256门特色课程,全方位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遴选部分中小学作为教体融合试点校,确定了篮球、网球、排球、游泳、羽毛球、武术、冰雪等9个项目作为主要特色项目推广普及,参与人数达到5万余人次。学生在更具特色的课后资源、更加丰富的课后活动中收获成长。

  三、关于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配足配齐教师。要求各地根据学生规模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筹核定编制,配足配齐教师。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1844万人,其中,基础教育阶段教师1586万人,占比86%,而且每年都在递增。各地还可根据本地生源状况、经济和财政状况、交通状况、人口密度等,确定符合本地实际的编制标准。二是完善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随当地公务员工资待遇调整的联动机制,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规定,使教师能够安心在岗从教。从“十二五”至今,已累计安排中央投资超过260亿元,支持边远艰苦地区建设约60万套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累计入住教师超过83万人,有力改善了乡村教师的基本生活条件。三是保障课后服务教师待遇。要求各地制定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明确相关标准,采取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确保经费筹措到位。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有关人员的补助,有关部门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应考虑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因素,把用于教师课后服务补助的经费额度,作为增量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的基数。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应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福建省晋江市开展关心关爱教师行动,对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按规定发放劳务费,对课后服务成效明显的教师予以表扬肯定。

  四、关于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双减”工作的落地,离不开家庭乃至全社会的协同配合,教育部积极宣传正确教育观念,一是加强政策解读。系统做好“双减”政策解读,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气会,推出系列专家解读文章,会同主流媒体开展“双减”专题报道。二是推广典型经验。及时发掘先进典型,持续开展工作梳理、案例分析和经验交流,印发推广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推动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双减”实施一周年之际,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推出系列报道文章,介绍工作成效和各地经验做法。三是宣传科学理念。制作“双减”明白卡、宣传片及系列短视频,播出假期公益广告,指导各地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目前,根据第三方监测,全社会支持“双减”的局面初步形成,但面对转型期社会的形势,更新社会教育观念任务依然艰巨。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双减”工作重要决策部署,加快推动校外培训立法,督促各地压实责任,持续深化校外培训治理,促进校内提质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感谢你们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2年8月18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