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4042号(教育事业类407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监管提案〔2022〕99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的提案》收悉,经商文化和旅游部、体育总局,现答复如下:

  您提案中关于明确主管部门、提升校内教育质量、丰富创新课后服务种类等内容对加强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一直坚持学科类培训与非学科类培训同部署、同推进,确保“双减”政策全面落地见效。

  一、关于明确主管部门,统一设置标准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明确要求,“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各地要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明确相应主管部门,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教育部通过通报、约谈、调度、督办等方式,压实地方主体责任,指导各地分类明确主管部门。截至2022年6月,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分类明确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主管部门,初步理清了部门职责,形成了部门协同治理的工作机制。同时,各地认真落实《“双减”意见》精神,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设置准入标准。北京、天津、河北等18个省份已出台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下一步,教育部将进一步继续督促尚未出台设置标准的省份加紧出台设置标准,并依据标准严格审批。

  关于非学科类培训价格问题,教育部严肃查处恶意涨价机构52个、发现不规范问题4829个,费用全部退还家长;加强价格调控,会同发展改革委建立了206家采价监测点,将非学科类培训价格纳入全国价格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价格总体平稳。下一步,教育部将持续加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价格监管,确保公益属性。

  二、关于提升校内教育质量,完善音、体、美课程体系

  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高度重视体育、美育工作,持续完善音、体、美等课程体系设置,丰富课程内容。一是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聚焦学生核心素养,不断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指导各地开足开齐上好体育与健康课,不断丰富体育实践活动。印发《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学业质量标准,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二是完善艺术课程设置,提升教学成效。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修订印发《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不断提高各阶段美育课程开课率。大部分省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保证音乐、美术课程总量不低于总课时的9%;97.7%的高中开设6学分的艺术类必修课程;75.7%的中等职业学校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并保证72学时。下一步,教育部将进一步丰富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内容,更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

  三、关于丰富创新课后服务种类,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教育部指导各地各校“一校一案”制订课后服务方案,在充分挖掘学校潜力的基础上,会同中国科协、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分别印发了《关于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45号)、《关于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的通知》(办公共发〔2022〕29号)、《关于提升学校体育课后服务水平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通知》,指导各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统筹利用科普、文化艺术、体育等社会资源,切实增强课后服务有效性、吸引力。同时,健全第三方进校园监管机制,由教育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负责组织遴选引进第三方非学科类机构参加课后服务工作,丰富课后服务供给。据教育部“双减”工作监测直报平台摸底调查,有92.7%的学校在课后服务中开展了文艺体育类活动,88.3%的学校开展了阅读类活动,87.3%学校开展了科普、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由“双减”前的49.1%提高到目前的92.2%,课后服务吸引力显著增强。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引导各地各校丰富创新课后服务种类,更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2年8月18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