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1816号(教育事业类179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财提案〔2022〕43号

  您提出的《关于实施农科生免费教育的提案》收悉,经商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现答复如下:

  教育部高度重视农业人才培养,以新农科建设为统领,推动各地各高校持续深化农林教育改革,着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积极引导涉农专业人才投身农业农村发展事业,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人才支持。

  一、健全财政拨款投入机制,大力支持农科生教育

  近年来,教育部会同财政部不断健全投入机制,优化支出结构,大力支持高校农科生教育。一是在中央高校层面,通过中央高校预算拨款体系予以倾斜支持:基本支出方面,赋予农学专业较高的生均公用经费拨款系数;在分配改善基本办学条件等项目资金时对农业特色院校适当倾斜。同时,中央高校预算拨款体系赋予高校较大的经费使用自主权,高校可结合实际,统筹利用各类资金大力支持农科生培养。二是在地方高校层面,中央财政通过“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支持巩固提高地方高校生均拨款水平,引导地方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并赋予各地较大自主权,各地可结合实际,统筹中央财政拨款和自有财力,支持地方高校加强对农科生培养。

  二、推动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有序推进定向招生培养

  近年来,教育部积极推动涉农院校深化农林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加快新农科建设,优化专业布局,支持各地各高校结合实际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定向培养,积极引导涉农专业人才投身农业农村发展。2013年11月,教育部与原农业部、原国家林业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13〕9号),明确提出要强化涉农专业招生和就业政策支持,吸引优质生源报考农科专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实施涉农专业免费教育,支持地方政府提供就业岗位,开展订单定向培养。加大对高校涉农专业学生资助倾斜力度,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服务农林行业。

  同时,教育部会同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林草局和共青团中央等部门组织实施了“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计划,持续推进服务乡村振兴的定向就业,引导更多青年回归乡土、扎根基层,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自开始实施以来,已累计选派43.1万名高校毕业生。

  三、强化农科专业教育特色,加强涉农高校耕读教育

  近年来,教育部在农林人才培养方面持续用力,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为推进乡村振兴培养了一大批有特色的农技人才。2021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工作方案》(教高函〔2021〕10号),从构建耕读教育课程教材体系、多渠道拓展实践教学场所等五个方面提出具体改革举措,全方位推动涉农高校加强和改进耕读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知农爱农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指导推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34所涉农高校多渠道拓展耕读教育实践教学场所,依托农科教基地、国家现代农业园等社会资源建成184个耕读教育实践基地,涵养学生勤俭、奋斗、奉献的劳动精神。

  关于您提出的“全国出台实施农科生免费培养教育政策”“加大农科生免费培养力度”“为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减免学费政策”等建议,现阶段应审慎研究。主要考虑:一是《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实行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高等学校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高校学费体现了受教育者合理分担、教育公平原则,也符合国际惯例。二是在高等教育阶段我国实施了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减免、学费补偿代偿、勤工助学和“绿色通道”等多元混合的资助体系,符合条件的涉农专业学生可以按规定享受各项资助政策。同时,在国家奖助学金资助名额分配等方面,也对农林院校学生给予了一定倾斜。三是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受学科水平、个人爱好、就业等多重因素影响,学费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如果单独对某一专业学生给予学费减免,容易引起其他专业攀比,影响现行的高等教育收费秩序。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以新农科建设作为深化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加大农科生培养力度,强化教育专业特色,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2年8月17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