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建议〔2016〕第259号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的建议”收悉,经商公安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工商总局,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制定相关法规加强中小学安全工作的建议
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首次把中小学安全工作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同年,教育部、公安部等10部委以部长令形式印发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构建了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工作保障体系。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2012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切实加强了校车安全管理,保障了乘坐校车学生的人身安全。2013年和2014年,教育部先后出台《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和《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等文件,进一步分解细化学校安全管理职责,构建了学校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对中小学校的安全工作提出了更具体化、可操作化的要求。2015年,教育部与公安部联合签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了中小学幼儿园消防安全管理工作。2015年,公安部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规范(试行)》,切实提升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水平。2015年以来,中央综治委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关于健全落实社会治安治理领导责任制的规定》等文件。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推动了学校安全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下一步,教育部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关于健全中小学安全风险防控机制的意见》,争取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尽快印发,指导学校切实做好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工作。同时,进一步推动有关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工作,进一步明确当地政府在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障师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
二、关于完善学校安全管理机构,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工作的建议
公安部、教育部、中央综治办等部门建立了完善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对加强校园“三防”建设、健全督导巡查与责任追究机制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形成了维护学校安全的整体合力。2012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成立校车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教育部、公安部等20部门为成员单位,在国务院领导下统筹协调全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查处治理力度越来越大,使校车风险隐患不断得到有效控制,重特大事故持续下降。2012年以来,公安部、教育部、中央综治办等联合在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推进各层次平安创建活动,大力强化校园安保工作。同时,教育部会同公安部联合组织开展校园安全防范工作暗访督查,健全固化校园安全长效管理机制,整治校园及周边治安乱点,打击涉校违法犯罪活动,切实提升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能力和水平。截至到2015年,全国近80%的中小学、幼儿园已配备保安员,67%的校园已完成安全防范系统建设并基本达到标准要求,全国平安校园建设达标率达到93%以上,省级“平安校园”比例达到27%以上。公安机关在校园周边共设立警务室及治安岗亭17万个,设立“护学岗”26万个,强化了重点地段、重点时段校园周边守护巡控,共排查整改校园安全隐患12万处,排查整治周边治安乱点8万余处,排查稳控涉校高危人员16万人,及时发现、预防制止可能危害师生安全的案事件218起,全国涉校刑事案件同比下降6.7%,发生在校园的危害公共安全和侵害师生人身安全的案件分别下降35%、32.1%,为近5年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下一步,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名义组织“护校安园”专项督导,坚决查处非法培训机构、幼儿园、小饭桌,确保学校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三、关于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建议
教育部高度重视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通过完善制度、多渠道联合、创新教育形式等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影响面广、反响良好,教育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是将安全教育纳入制度保障。2007年初,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制订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分6个模块,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2016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等9部委联合签发《关于加强全社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推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进学校,把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016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16年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通知》,提出要不断深化日常安全教育,把安全教育纳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贯穿于学校教育各个环节。二是多部门联合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教育部联合公安部、妇工委等部门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充分利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时间,定期开设安全教育课,加强防溺水、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应对自然灾害、防范校园伤害等方面教育。在坚持安全教育进课堂、安全讲座进校园、安全演练不间断的常规工作下,针对不同季节安全事故特点,采取赠送图书、画册、视频,开展应急疏散演练,举办知识竞赛,播放安全公益广告等多种方式,使安全法制教育覆盖全国52.7万所学校。2015年,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真组织新闻媒体对校车超载超速入刑进行宣传解读,对严查“黑校车”专项行动进行跟踪报道,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深化,安全管理举措和安全知识得到有效传播。三是创新安全教育形式,增强教育效果。教育部会同多部门举办了“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防灾减灾日”“儿童安全座椅安全行”等多项主题活动,引导全社会关注学生安全。2014年,教育部在河北省廊坊市建设了全国校安工程资料馆,展示了校安工程经验,突出防灾减灾知识教育,并作为当地开展防灾减灾知识教育,组织地震、消防等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疏散演练基地,通过亲身参与应急演练,提高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下一步,教育部将督促各地按照要求,组织开发适合学生各阶段的安全教育教材,保证必要的课时,努力实现安全教育“有课时、有教材、有师资、有培训、有教研、有评价”,使安全知识入脑入心。
四、关于加强对学生的安全保护和未成年学生管理的建议
为了全面部署和推进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教育部每年都召开全国学校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全国学校安全工作,提高学校安全工作法治化水平。严格执行教育突发事件和热点难点问题督办制度,把消防安全、治安防控、食品安全等安全工作作为检查重点,定期组织开展春秋季开学、打非治违、中小学校舍安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等定期校园专项督查,针对不同季节,督促各地做好汛期校园安全工作和北方地区中小学校冬季取暖工作,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完善防范预案,健全事故信息报告制度,切实保障师生安全。2015年下半年以来,教育部启动了中小学校安全工作专项督导办法和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工作,在召开专家研讨会、开展基层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已完成专项督导办法和评估指标体系初稿的起草工作,争取尽快印发各地组织实施,督促省级政府切实做好校园安全工作,进一步夯实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基础,提升校园安全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维护学校安全、保障师生安全。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督促各地进一步深化落实学校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从源头把好学校安全关,切实保障学校及其学生和教职工的人身、财产安全。
五、关于加强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管理的建议
学校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学校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教育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中央宣传部高度重视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密切配合,各负其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制定有关政策文件,强化学校食品安全管理。2010年与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就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要求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学校师生人身安全、食品饮食安全、设施安全和活动安全。2016年,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六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强化学校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地方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严厉查处学校校园及周边食品经营者无证经营等违法行为,加强学校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综合治理。二是结合安全检查和专项督导,推动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措施的切实落实。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督导条例》明确规定要对学校的安全、卫生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的配备和使用等教育条件的保障情况等事项实施教育督导,每年春秋季开学后都开展学校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检查。2016年6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9个专项督导组对河北等18个省(区、市)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实地督导检查,紧紧围绕确保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和资金“两个安全”,重点检查了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学校供餐、学生营养教育等内容。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将督促各地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多措并举,强化食品安全与营养教育,为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幸福成长提供全面有效的保障。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16年8月31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