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建议〔2017〕第340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防治校园暴力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频发,呈现出低龄化、暴力化、传播迅速、媒体关注度高、社会影响恶劣等特点,部分事件经视频传播、媒体报道等引起社会极大关注。教育部高度重视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治青少年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有关要求,在全国组织开展专项治理、加强督导检查、出台专门文件指导各地各校加强防治工作等,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青少年暴力犯罪行为的频发,各地各校在提高防范意识、加强专项教育和加强日常管理等方面也取得了初步进展。但你们在建议中指出的校园管理缺乏重视、青少年犯罪成本低、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等根本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解决,对此,我们将加强对已开展工作的经验总结,推进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进一步深入。
一、目前已开展工作及进展
一是在全国范围开展专项治理遏制了校园暴力和欺凌频发事态。2016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分两个阶段对全国中小学校(含中职学校)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第一阶段为专题教育阶段,主要组织各校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制订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等。第二阶段为专项督查阶段,主要是各级教育督导部门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对媒体报道的校园欺凌事件逐件督办。经过专项治理,学生、家长和老师自觉防范校园欺凌和暴力的意识普遍增强,学校校园管理大为加强,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二是防治校园暴力和欺凌教育工作进一步深入落实。防治校园欺凌专项教育方面,组织各中小学校集中开展防治欺凌教育、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促进学校师生提高反欺凌意识和抗压抗挫能力,提升情绪控制能力,养成与人为善的品质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法治教育方面,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展“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活动,会同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发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同时在全国中小学统一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等,切实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和防范意识,提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安全教育方面,印发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组织编写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知识读本》《春夏秋冬话安全》等安全教育图书和视频资源,在日常组织指导各地各校开展课堂教学、专题活动、实践演练,在开学初、放假前重点开展安全教育,安全教育逐步制度化、常态化。家庭教育方面,印发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家庭教育进行了全面部署并会同有关部门强化落实。
三是出台了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的专门政策措施。2016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对各地各中小学校开展防治校园欺凌工作进行了系统性指导。2017年4月,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并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将构建防控欺凌和暴力行为有效机制纳入了学校安全风险防控的整体范畴。两个文件的出台,弥补了过去政策文件中对防治校园欺凌行为进行规定的空缺,为加强依法治理校园欺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媒体宣传监管不断加强。青少年图书出版方面,将青少年图书作为出版物质量检查的重点门类,不断加强青少年图书出版管理。网络出版方面,出台了《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重点强调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加强了网络出版监管,2016年以来通过组织开展网络出版领域“净网”“护苗”“清朗”等专项行动,重点对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诱导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网络出版物进行清理整治,先后查处传播淫秽色情、暴力恐怖等网络出版物的境内网站429家,封堵境外网站343家。网络视听节目方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建立了较完善的互联网视听节目监管技术平台,加强落实原国家广电总局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将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不良视听信息纳入监管范围,每年多次组织专门力量对涉及校园语言欺凌、身体欺凌、心理欺凌的网络音频视频等进行全网排查和清理,仅2016年就组织清理涉校园暴力和欺凌信息500多条。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针对你们提出的宝贵建议,下一步,我们将从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学校监管、提高宣传力度、建立联防体系等方面着手,加强防治校园暴力和欺凌。
1. 关于建立监督机制。一方面,在现有政策基础上,教育部正积极研制进一步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方案,将重点就明确防治校园欺凌的责任主体、事前预防和事后处理的流程和办法、各有关部门和学校的职责分工、防治工作的监督问责等作出相关详细规定。目前该方案已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将于近期正式出台。另一方面,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加强对校园欺凌和暴力问题的研究,适时提出立法建议,并积极推进在现有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基础上,研究增加防治校园欺凌的相关条款,促进校园暴力和欺凌防治工作有法可依,依法完善校园暴力和欺凌监督和处理机制。
2. 关于加强学校监管。教育部将研究制订《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预防指导手册》,指导学生、家长和教师加强预防,自觉抵制欺凌和暴力的行为。同时,教育督导部门将进一步强化督导问责,对各地各校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检查。切实将学校校园欺凌防治工作情况作为重点内容纳入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进行经常性督导。根据各地校园欺凌事件发生数量、严重程度和防治工作开展情况等,适时抽取典型省(区、市)开展专项督导。对认识不到位、工作不扎实、措施不得力,导致发生校园欺凌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将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
3. 关于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教育部将加强与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宣传和监管部门合作,进一步做好青少年出版物管理和网络环境监管等各项工作,为广大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强化舆论引导,坚持正面宣传教育,主动清理网上涉学生欺凌和暴力有害信息,抑制负面炒作,防止过度渲染报道事件细节,避免错误引导和形成模仿效应。编好用好课程教材,创新课程教学方式,通过继续深入多种形式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学生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
4. 关于建立联防体系。正在研究起草的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方案中,重点就有关部门和学校的职责分工和多方合力综合治理作了明确规定。同时,教育部将加强与民政部、全国妇联等有关部门合作,加强政府、学校和家庭各方沟通,发挥各方作用,建立多方共同防治暴力和欺凌的机制。
防治校园暴力和欺凌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事关亿万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教育部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提高认识,扎实工作,确保相关政策有效落实,确保校园成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感谢你们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7年9月30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