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472号(教育类040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督提案〔2020〕91号

  您提出的《关于借鉴PISA完善基础教学监察,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全面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状况,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2015年我国建立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5年来累计在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抽取了1635个县(市、区)近100万名四、八年级学生参测,客观呈现了义务教育质量状况、揭示关键影响因素,为国家和地方调整教育决策、改进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依据。为在国际背景下全面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质量,同时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评价手段、改进我国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教育部组织部分省份参加了PISA2015和PISA2018。您提出的“贯彻立德树人,创新监测体系”等建议,教育部表示赞同,并会在工作中充分吸收。

  一、关于“贯彻立德树人,创新监测体系”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聚焦立德树人、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充分吸收借鉴PISA等国际大型评估监测项目的先进理念和技术,不断完善监测指标工具和测试方法。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监测学科为语文、数学、科学、体育、艺术和德育,未来拟增加劳动教育等学科。学科测试既考查学生基本知识能力,也考查学生批判性思考、实际问题解决等高阶思维能力。在测查学生学业质量状况的同时,还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课业负担、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状况,分析影响学业质量和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监测形式上,除了传统的纸笔测试,还开展了学生现场演唱和绘画创作等表现性测试,充分体现能力素养导向,未来还将探索人机交互式测试、计算机自适应测试和口语表现性测试等。

  二、关于“聚焦教育公平,关注未来重点”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聚焦学生教育质量的同时,高度关注教育公平问题。监测结果报告深入分析区域、城乡教育质量差异,县域校间差异等方面,同时还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三区三州”地区学生等群体的教育质量及影响因素状况进行专题报告。此外,教育部高度关注PISA测试反映的我国教育公平问题,如校际差异较大、乡镇师资力量薄弱等。对监测发现的教育公平问题及时向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并向有关省份反馈,督促分析问题原因、落实整改。在未来的监测中,教育部将进一步关注师德师风、教师专业水平、人工智能教学等问题,对民办教育质量状况开展专题研究分析。

  三、关于“小心善用监测,防‘异化’促改进”

  按照《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坚持根据不同目的、内容和阅读对象分类研制监测报告、使用监测结果。其中:国家监测报告主要呈现全国学生学业水平总体状况,影响学生学业水平的主要因素,以及相关分析,向社会公开发布。分省监测报告主要呈现分省学生在学科领域的表现水平,影响该省学生学业水平的主要因素,以及相关分析,供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参考。基础数据报告主要呈现以县为单位的原始数据汇总,供监测评价机构内部分析使用。对于PISA测试,不仅看成绩、更聚焦问题,不仅关注结果、更强调改进。教育部组织专家深入挖掘PISA2018测试数据,为四省市分别研制了针对性的结果报告,共同总结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研究解决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幸福感偏低,教育均衡程度不高等突出问题。

  四、关于“坚持科教兴国,提升教师质量”

  教师是影响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要内容。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全面考查学科教师的基本配备情况、教师教学理念和行为、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教师工作负担等,分析教师因素对学生学业质量的影响。此外,对于PISA测试结果反映的教师教学策略、教师课堂行为、农村教师配备等方面情况,予以高度关注,认真分析问题、加以改进。多年来,通过反馈监测结果与督促整改,很多地区已经将监测结果转化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实践,特别在农村地区师资配备、教师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下一步,教育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不断改进基础教育质量监测。通过完善监测指标工具、加强数据挖掘分析提高诊断水平,通过督促问题整改、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强化结果应用,为改善教育管理、优化教育决策、指导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有效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

教育部

2020年10月14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姚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