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2325号建议的答复(摘要)

  近年来,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和项目支持,促进贵州省高等教育发展。

  一、在“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支持贵州高校

  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作”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2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规划(一期)》(发改社会〔2013〕257号),支持24个中西部省区(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00所地方本科高校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其中,贵州有4所高校列入实施范围,分别是贵阳医学院、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学院、贵州理工学院。“十二五”期间,每所入选高校获得中央约1亿元的专项建设经费和相关政策支持。2013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作的实施意见》(教高〔2013〕6号),在“十二五”期间,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建设资金约60亿元,并给予一系列政策倾斜,在13个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中西部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支持1所有特色、高水平的地方大学建设,贵州省入选高校为贵州大学。今后,我们将结合“十三五”规划,持续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支持贵州高校建设发展。

  二、在多个平台项目上支持贵州高校

  (一)高校人才引进工作。2012年,教育部支持贵州大学首次聘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实现了贵州省高校特聘教授“零”的突破。截至目前,共支持贵州高校聘任长江学者3人,其中特聘教授2人,讲座教授1人。为进一步加强高校人才引进工作,优化人才结构布局,2013年1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教人厅〔2013〕7号),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支持高层次人才向西部高校流动。今后,将继续鼓励和引导优秀人才向西部地区流动,推动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引才聚才体制机制,为提升西部地区高校办学水平、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高校科研平台基地。2013年,教育部在连续两年没有新增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的背景下,为了加强贵州省高等学校科研平台基地建设,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精神,应贵州省要求,对贵州省建设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采取了特殊政策,开辟绿色通道,批准贵阳医学院“环境污染与疾病监控”、遵义医学院“基础药理”和贵州大学“山地植物资源保护与种质创新”3个实验室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贵州省高校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支持贵州省高校组织建设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指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以此促进贵州省高等学校整体水平的提升。另外,教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贵州省高校参与国家科技项目研究。

  (三)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是分层实施的,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认定面向全国高校公平认定,坚持“实力、实干、实效”的认定标准,重点要选择代表中国高校能力和水平、能够有效应对国家重大需求、具有一定体量和当量的协同创新中心,需在前期充分培育组建和取得实效的基础上进行认定,也就是要求有准确的协同需求、雄厚的协同基础、有效的协同机制、明显的协同增效。从贵州省高校申请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的专家评审情况看,中心建设取得的阶段性进展得到了专家初步认同和肯定,但距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的认定标准尚有一定差距,需进一步凝练需求,加强顶层规划,深化有效的协同创新机制,扎实推进相关工作,提升组建培育的成效。今后,教育部将继续加强对贵州省高校协同创新工作的指导,对符合贵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具有区域发展特色的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给予更多的支持与关注,不断提高培育成效,力争在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工作取得新突破,并以此推动当地高校特色发展,提升高校创新能力与办学水平,促进贵州省教育事业发展,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四)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012年初,教育部面向战线征集了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备选项目和建设意见,建立备选库(中央高校上报226项,地方高校上报225项),其中,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阳中医学院等高校上报了6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备选项目。下一步,教育部将加快在地方高校布局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加强对前期基础较好的遵义医学院特色民族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进行重点培育和跟踪,争取尽早通过立项建设论证。

  (五)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根据《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管理办法》要求,“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111引智计划”遴选范围为中央部、委、局、办所管理的“985工程”、“211工程”高等学校,因此未能在贵州省高校布局。当前,教育部正在制订高校创新驱动和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经过前期项目征集和调研,教育部将积极与国家外国专家局协商,争取在“十三五”时期将“111引智计划”遴选范围扩大至地方高校,加强对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遵义医学院、遵义师范学院等高校的建设指导,力争贵州省在“111引智计划”上实现“零”的突破。

  (六)863计划、973计划、支撑计划。据初步统计,“十二五”以来,贵州省高校承担了约37项863计划、973计划和支撑计划项目,总经费约9420万元。2014年12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提出对科研基地合理归并、优化布局;整合863计划、973计划、支撑计划等科技计划设立重点研发计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科技发展有限领域,凝练形成若干目标明确、边界清晰的重点专项。近期,科技部正按照国发64号文提出的科研基地合理归并、优化布局的要求,加强战略研究,开展国家“十三五”科研基地规划编制工作。将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对贵州省提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建设需求予以关注。同时建议贵州省有关高校按照现有制度及规范要求,进一步加强科研基地建设,条件成熟时可按相应程序申报建设。

  (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支持贵州高校以学校优势学科专业特色为基础,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形成优质资源融合、教学科研协同、学校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实验教学新模式,探索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需要的实验室建设和教学改革方向。截至目前,已批准贵州高校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今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5年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5〕31号),为贵州省高校分配了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名额。

  (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自2009年起,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专门设立了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支持包括贵州在内的西部地区高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我们支持贵州省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将指导贵州省有关高校按照重点研究基地的目标定位和具体要求,突出问题导向,进一步凝练方向,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以推进科研体制综合改革为抓手,整合资源,汇集力量,建设具有特殊优势和竞争实力的科研机构。

  三、财政支持

  近年来,中央财政通过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地方提高公办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奖补专项资金、支持地方化解高校债务奖补专项资金、高校学生资助专项资金等,不断促进区域间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在资金分配时均对中西部省份进行了特殊倾斜支持,有力促进了中西部地方高校基本办学条件、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2013年启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新一轮三年规划时,考虑到推动完善全国本科院校设置、升格、更名审批机制等多方面因素,财政部确定2013—2015年专项资金支持对象仍为2010—2012年已纳入支持范围的地方高校,2012年及以后新设立的地方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暂不纳入本轮三年规划,何时给予支持视高校设置审批机制完善情况另行确定。下一步,财政部将在编制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新一轮规划时,统筹考虑对新建本科院校的支持问题。

  中央财政将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部署,结合国家财力和中西部地方高校发展实际,通过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地方高校生均拨款奖补等专项资金,继续对贵州省等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给予倾斜支持。

  我们将在工作中认真研究吸收代表所提意见建议,进一步加大政策和项目支持力度,推动贵州等中西部地区高校集聚和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进一步提升贵州高等教育质量,为中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收藏
(责任编辑:柴龙)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