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建议〔2015〕第282号
您提出的“关于教育改革必须重视和加强创新教育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际上是人才驱动,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明确把“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提出大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长期以来,教育部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各级各类创新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在基础教育阶段,将学生创新能力纳入学生发展核心素质体系,将创新教育的有关目标、内容和要求融入基础教育课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体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
1.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明确把创新教育作为培养目标要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提出,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提出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同时,中小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将创新教育要求纳入中小学各学科课程中。中小学各学科都根据学科特点,对创新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如小学科学课程要求学生“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不迷信权威”。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提出了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创造为核心的课程。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享受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此外,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还留出一定的课时空间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当地的特点和需要安排课程内容。许多地方和学校,如山东省章丘四中,积极开发科技与创新、纸艺创新制作、发明与创造等特色课程,加强创新教育,增强育人效果。
3.将创新教育纳入评价体系。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意见》提出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内容中,考察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考察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在社会生活中动手操作、体验经历等情况。《意见》指出,学生要如实记录本人参与创新活动的信息并提供事实证明材料。材料可在公示审核后,提供给高校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
二、在高等教育阶段,推动高校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召开了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对推动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做了全面部署,努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推动全体教师参与。近年来,采取的改革举措主要有:
1.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育部从2007年开始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2012年教育部在“本科教学工程”中设立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简称“国创计划”)。计划的实施,坚持“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创新性实践,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训练,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目前,共有117所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和710所地方所属高校参与“国创计划”,近8万个国家级项目获得了资助。其中创新训练项目66765项、创业训练项目9118项、创业实践项目2942项,内容覆盖理、工、农、医、文、法等12个学科门类,投入经费近15亿元,参与学生近30万人。同时,各省和一些高校也开展了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2.举办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大赛为抓手,推动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今年5月,教育部联合中宣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团中央和吉林省政府共同启动了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赛目的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大赛为抓手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各地各高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培养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加强“互联网+”相关领域紧缺人才培养,特别是加快培养符合互联网新业态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主动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促进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首届大赛的主题是“‘互联网+’成就梦想 创新创业开辟未来”。截至目前,大赛已吸引31个省(市、自治区)1859所高校的56775支团队报名参加,提交项目作品36044个,参与学生超过20万人。
3.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09年,为贯彻落实《人才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等共同启动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建立高等学校拔尖学生重点培养体制机制,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努力使受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
该计划先行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选择了19所高校实施。目前,“拔尖计划”已培养出三届本科毕业生共计2500名,支持本科生总数累计为5500名。首届毕业生中有96.6%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继续深造,86%进入基础学科或交叉学科领域深造,22%进入学术排名前10的世界顶尖大学就读。“拔尖计划”实施成效可大体从四个方面概括为:一是以“领跑者”理念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二是以选鉴结合探索拔尖创新学生动态选拔方式,三是以“一制三化”(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探索因材施教模式,四是以拔尖计划带动本科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今后,教育部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欢迎登录我部门户网站(www.moe.gov.cn),了解教育相关政策、提高教育质量和深化教育改革方面的重要信息。
教 育 部
2015年10月8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