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建议〔2016〕第75号
您提出的“关于大数据时代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议”收悉,现就教育部职能部分答复如下:
近年来,教育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大数据人才培养,支撑大数据技术产业发展。
一、支持大数据相关学科专业设置
在本科生教育方面,2012年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进一步扩大了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目前,我国开设的与大数据相关的本科专业主要包括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应用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7种,共布点2638个。其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为2015年特设新专业,布点3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983个、软件工程563个、统计学237个、应用统计学107个、信息与计算科学526个、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19个。教育部鼓励高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各校办学条件等情况,设置大数据相关专业,或在现有专业设置大数据方向,加快培养大数据相关人才。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规定,学位授予单位可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及交叉学科。我们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自主设置大数据相关学科或研究方向,培养研究大数据方面人才。目前,已有西南财经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辽宁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安庆师范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等6所高校自主设置了与大数据相关的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开展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
在职业教育方面,2015年10月,教育部公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主动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需要,新设了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电子商务技术专业,增设了网络数据分析应用专业方向。2016年,教育部批准全国50所高等职业学校备案开设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计划招生3770人;批准53所高等职业学校备案开设电子商务技术专业,计划招生4545人。
二、创新大数据人才培养机制
2010年,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探索建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目前,74所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54所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进入“卓越计划”试点。试点高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促进了大数据相关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
自2014年起,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创新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教育部组织有关企业和高校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产业发展的最新需求带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2016年,包括谷歌、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大数据相关企业在内的共33家企业发布项目1127项,资助经费2914万元,提供云平台、软硬件免费使用权价值超过1.5亿元。
三、推进高校智库专题数据库建设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提出实施社科专题数据库和实验室建设计划,促进智库研究手段和方法创新。指导推进高校围绕内政外交重大问题,重点建设一批社会调查、统计分析、案例集成等专题数据库,和以模拟仿真和实验计算研究为手段的社会学科实验室,为高校智库提供有力的数据和方法支撑。同时,发挥人才关键作用,着力培养和打造高校智库队伍,对大数据人才的培养也将提供有力支持。
下一步,我们将联合有关部门和相关行业企业,进一步优化大数据相关学科专业设置,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大数据人才培养,为我国大数据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教育部
2016年9月27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