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第3222号建议的答复

教建议〔2017〕第356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建议”收悉,经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现答复如下: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让孩子们从小开始培养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对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工作,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一、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政策要求

  2014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加强包括中医药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对推广普及中医药文化,提升中医药保健服务能力作出了顶层规划,明确提出“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养生保健机构走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乡村和家庭,推广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易于掌握的理疗、推拿等中医养生保健技术与方法”“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

  二、多途径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一是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近年来,教育部积极推动各地发挥学校教育主体作用,改进教育方式方法,提升育人效果。推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以中医穴位按摩为主的眼保健操,积极开展包括中医药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文化网络知识竞赛,大力推动各地各校拓展教育空间,通过班队会、文艺演出、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教育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是加强教材建设。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历史、生物、体育与健康教材中,根据学科特点,渗透中医药文化知识。浙江省编制了《中医药与健康》小学教材,已经将中医药教材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2014年, 复旦大学出版社会同上海中医药大学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小学中医药科普读》系列读本,已经正式发布使用,将中医药知识的普及与基础教育拓展性课程有机衔接。

  此外,为切实做好中医药科普活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等部门联合成立了“中医中药中国行”组委会,共同主办“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下一步将把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纳入“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针对校园中医药文化知识传播,开展系列专项活动。

  我们将认真研究采纳你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加强中医文化进校园的组织领导,组织专家梳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知识体系,联合主编一批优秀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和教材,加强中小学教师中医药知识培训。同时,选择具备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基础的地区和学校先行试点,把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推广,带动更广泛地区、更多学校参与其中。

  感谢你们对医学教育事业和医药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关心与支持!

教 育 部

2017年9月30日

收藏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