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第8667号建议的答复

教建议〔2017〕第345号

  您提出的“关于在综合性大学积极推进新兴工程(新工科)教育改革创新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主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实施,支撑产业转型升级,2017年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

  一是组织开展新工科建设思想动员,凝聚战线共识。2月和4月,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和天津大学分别召开了综合性高校和工科优势高校的新工科建设研讨会,形成了新工科建设的“复旦共识”和“天大行动”,得到社会广泛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媒体纷纷报道。百余所高校采取不同形式对新工科进行了专题研讨,广东、浙江等地教育行政部门专门组织召开了新工科建设推进会,主动谋划加快建设新工科。

  二是成立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专家组。专家组既有来自高校的校长书记、院士专家,也有来自其它机构的院士、学者和优秀企业家,在各自领域都卓有建树,规格高、阵容强,影响大。

  三是编写、发布《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根据高校特点,分成工科优势高校且、综合性高校组和地方高校组,面向相关高校征集了300多项选题建议,先后在浙江、上海、天津召开会议进行深入研讨,并采用通讯方式征求了各位专家的意见。6月9日,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专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林蕙青副部长作重要报告,您作为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

  四是组织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立项。先后发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教高司函〔2017〕6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教高厅函〔2017〕33号)两份文件,推动高校深入探索和实践。

  五是深入开展新工科建设系列培训。7月份以来,先后在天津、沈阳、北京组织了面向不同对象的新工科建设系列培训班,推动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高校、教指委等相关方面准确把握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背景、目标与要求,谋划一批高质量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综合性高校是新工科建设“三路大军”之一,对催生新技术和孕育新产业发挥引领作用。目前,已由复旦大学牵头组建了综合性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工作组,负责组织开展项目评审、交流等工作,拟于10月初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召开“综合性高校新工科建设研讨会暨工作组第一次会议”,推动综合性高校新工科建设深入开展。

  关于您提出的强化新工科建设部际协同、加大培养机制改革、设置新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建议,一是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即将正式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将新工科建设列为重点内容,在实践基地、经费支持、政府与社会资源联动等方面给予支持。二是深入贯彻实施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支持高校依托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进行探索与实践。三是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优势,积极开展跨学校、跨部门的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大力发展新兴工科专业,积极推进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对于新工科专门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设置,将在下次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换届时,广泛征询意见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研究论证。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教 育 部

2017年10月9日

收藏
(责任编辑:曹家豪(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