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提案〔2017〕第296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的提案”收悉,经商卫生计生委,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教育部高度重视培养心理健康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相关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一、出台专门文件
2016年底,教育部会同卫生计生委、中央宣传部等22个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卫疾控发〔2016〕77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健康服务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提出如何强化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针对现有专业人才队伍规模小、人才培养以短期培训的非学历教育为主体、学科建设与培养体系不完善、心理咨询行业管理混乱等现象,《指导意见》对建立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行业规范管理等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
二、完善心理健康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优化专业设置。2012年底,教育部发布实施了新修订的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规定,进一步扩大和落实了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目前,我国设有心理学本科专业点80个、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点315个。教育部鼓励高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办学能力设置相关专业,加大心理健康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鼓励高校建设一批实践教学基地,探索符合我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设置应用心理硕士,并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过程、师资建设、毕业论文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目前,全国有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8个,2012年开始有学位授予,截至2016年,5年期间共授予学位2576人。
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近年来,教育部组织建设了《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健康管理》《心理健康与现代生活》等50余门与心理学相关的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供学生和社会大众在线学习。2015年4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将进一步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提供更多学习资源。
加强人才培养工作指导。为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教育部成立了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长期从事心理学教学研究工作的专家担任委员,对心理健康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进行研究、咨询、指导、评估和服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制订了心理学本科专业类的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作为专业准入、专业建设和专业评价的依据,推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加强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2014年,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要求62个计划实施院校紧密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全面改革教师教育课程内容,及时吸收儿童研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等新成果,提高师范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和能力。2010-2016年,在“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中,专门设置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通过专家评审遴选高水平院校作为培训项目承担机构,为全国各地中小学培养了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2650名。
召开精神卫生专业人才培养会议。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卫生计生委等6部委共同印发的《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国办发〔2015〕44号),2015年以来,教育部会同卫生计生委连续3年召开精神卫生专业人才培养会议,引导有条件的高校开设精神医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持续推动解决相关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在医学院校学历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和综合医院非精神科医师培训中,提升精神卫生相关知识培训比重。
三、加强行业规范管理
发达国家和地区经验表明,通过立法对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员进行行业准入、注册,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行业规范管理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由于目前我国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尚处于起步阶段,实践尚不充分,立法时机不成熟。现阶段主要发挥心理健康行业组织对规范和引导心理咨询机构和人员的作用,依托行业组织制订技术标准和规范,建立行规行约和行业自律制度。
四、加强心理健康领域的科学研究
教育部先后成立了三个重点实验室: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在认知能力训练与健全人格养成、临床心理与脑健康、网络认知学习与教学、网络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等心理健康领域深入开展科学研究,为构建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体系做出积极贡献。教育部积极推荐高校专家组织编写“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方案,相关高校还积极承担和参与脑科学、认知科学、基因组学等领域的国家重大项目研发任务。
您提出的意见建议很有针对性,我们将认真研究并吸收到相关工作中。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推动相关学科建设,培养本硕博不同层次人才;深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培计划”,加大对心理健康相关学科领域人才引进力度,加强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相关法律问题的调查研究,探索将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和机构纳入法制化管理;促进心理学、临床医学、脑科学、认知科学、基因组学等领域科学研究,构建适合中国人心理和行为的心理自学与治疗理论体系。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教 育 部
2017年11月6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