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提案〔2018〕第307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高校土木类专业推广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教学的提案》收悉,经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教育部与有关部门加强合作,在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包括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在内的建筑行业紧缺技术人才培养。
一、加强高校土木类专业推广BIM技术教学
为适应行业用人需求、弥补专业人才知识短板,教育部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积极采取措施推动BIM技术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一是组织高校土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有关专家,编制开发了一批适用于土建类本科、高职相关专业的BIM技术教材,如《BIM建筑设计实例》《数字化建筑设计概论》等,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二是加强高校土木类专业教师发展,支持土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面向高校教师举办一系列BIM技术师资培训班、课程研讨班和实践教学训练班,对授课教师进行专项业务培训,提高教师BIM技术的教学能力。2017年,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资助土木工程、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软件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的16名中西部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赴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高水平高校进行访学,加强包括BIM在内的专业技术前沿学习,通过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推广相关技术教学。三是在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评估中,加强对信息化教学、实践教学、工程训练软件、专业实验室的考查,以专业评估助推BIM技术教学的实施。四是鼓励社团如中国建设教育协会等行业组织,面向本科、高职土建类专业举办高等院校学生BIM技术应用技能大赛。在今年5月举行的第九届高校学生BIM大赛中,全国有450所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学校的2500多名学生参加了决赛,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
二、建立产学研融合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一是深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联合22个行业部门和7个行业协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208所高校的1257个本科专业点、514个研究生层次学科点按“卓越计划”进行改革试点,累计参与计划学生近26万人、毕业生4万余人。参与实施“卓越计划”的企业1万多家,其中626家企事业单位获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近2.4万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成为高校的兼职教师,1万多名高校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二是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支撑服务“中国制造2025”“网络强国”“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2017年,教育部启动了新工科建设,统筹考虑“新的工科专业、工科的新要求”,更加注重产业需求导向,更加注重跨界交叉融合,更加注重支撑引领,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发展新兴工科专业,主动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人才培养。2017年,审批设置了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医学工程、智能建造、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新工科专业。首批认定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612个。支持高校面向当前产业急需建立现代产业学院,面向未来发展趋势建立未来技术学院,探索建立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标准、新模式、新方法、新技术、新文化。三是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自2014年起,教育部组织有关企业和高校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产业发展的最新需求带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2017年,221家企业发布项目15926项,提供经费和软硬件支持达36.9亿元,参与高校906所。目前,2018年第一批项目指南征集已经完成,346家企业发布项目14831项,提供经费和软硬件支持约35亿元。
三、加大高校相关教学经费的投入
近年来,中央财政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多种方式支持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一是中央财政核定生均拨款时,给予了土木工程专业较高的生均综合定拨款标准。各中央高校可以统筹使用生均经费拨款,根据实际加大对土木类专业推广BIM技术教学的支持力度。二是中央财政设立“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支持中央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中央高校在规定范围内可自主安排使用资金,根据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实际,支持土木类专业推广BIM技术。三是中央财政设立“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各地可以统筹使用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引导各地方高校根据教学实际,支持土木类专业推广BIM技术。
提案对加强高校土木类专业推广BIM技术教学提出了很好建议,教育部将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进一步深化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完善相关专业评估标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BIM技术人才的培养,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感谢你们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教 育 部
2018年9月20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