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第2373号(政治法律类237号)
提案答复的函

教提案〔2018〕第310号

  您提出的《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诚信文化建设条例>的提案》收悉,现就涉及教育部业务部分答复如下: 

  近年来,教育部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促进诚信文化建设相关工作。
  一、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诚信教育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教育部第一时间启动思政课必修课统编教材修订工作,全面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经验,专设一章“明大德守公约严私德”,目前,该教材正在全国高校统一使用。
  诚信教育已系统融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提出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诚实勇敢”“诚实守信”“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学生“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2017年底修订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企业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措施,剖析企业诚信经营的价值”“坚持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践行敬业、诚信的价值准则”。
  制定发布《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进一步明确了诚信教育的内容、重点、途径和要求,明确把“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内容。发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开展签约践行活动,要求学生“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断强化诚信教育。各地各职业学校普遍按照中职德育课程大纲要求,将诚信教育内容纳入教学计划、课程和教材内容,开好相关德育课程,在其他公共课和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
  二、引导相关高校加强信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2002年,教育部批准有关高校以目录外专业形式试办信用管理专业。2012年,颁布实施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信用管理专业正式列为金融学专业类下的本科专业,并积极引导高校科学设置,信用管理专业得到快速发展。在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26所高校开设信用管理本科专业的基础上,2017年初又新增太原师范学院开设信用管理专业。目前,在校本科生达5361人。2018年,我部发布《金融学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信用管理等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规范、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等提出明确规定,并以此为契机,推动高校创新信用管理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信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在开展专业教育的同时,教育部还积极鼓励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诚信教育相关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如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开设了“大学生诚信导论”选修课,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联合开设“征信理论与实务”选修课等。各校还结合专业特点自主开设相关课程,如华中农业大学开设了“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必修课,中山大学面向岭南学院全院本科生开设了“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必修课,南京师范大学开设了“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解读与实践导行”通选课等。
  三、继续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宣讲教育
  一是严惩学术不端等行为。教育部一向重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2010年至2016年,相继出台了《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意见》《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对学术不端行为坚持零容忍。2017年1月至今,已有27个学位授予单位查实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共撤销15人博士学位、26人硕士学位、1人学士学位。2011年以来,教育部还会同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单位每年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对全体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新上岗的导师、新入职教师和其他教师及青年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学伦理和科学规范的宣讲教育。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号),对师德师风建设、指导研究生恪守学术道德规范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是结合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做好贷前政策宣传,普及金融知识和法律常识,提高学生还款意识,把防范风险工作前移至贷款受理阶段。联合人民银行、银行监管等部门持续开展金融素养和诚信教育主题活动,宣讲诚实守信事迹,培养学生法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契约精神,如联合国家开发银行举办“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及个人征信”的专题讲座,并邀请法律专家作“校园贷与金融安全”的主题讲座等。通过专家讲授信用知识、观看征信教育片等多种形式,加强个人征信知识的教育和普及,高校在学生毕业前做好毕业确认工作,及时告知贷款学生还款方式和违约后果。在新生入学等关键节点及日常教育过程中,加强安全预警提示,融入提醒学生远离不良校园贷内容。
  下一步,教育部将启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修订调研,并在调研基础上组织课程修订,将诚信教育内容进一步有机融入其中;继续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高校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根据国家和区域信用体系建设需要,自主设置信用管理本科专业;继续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宣讲教育活动,支持学校开设相关课程,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巩固宣讲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加快营造学术诚信的学风教风校风。
  感谢您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8年9月20日

收藏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