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提案〔2018〕第272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重中医院校古汉语课程分量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正如提案中所说,中医经典著作无一不由古汉语写成,中医与古汉语密不可分。中医经典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临证经验、诊疗方法的代表,包含众多的中药经方,对现代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是中医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教育部遵循中医人才成长规律和中医学认知规律,加强中医学生中医经典理论和课程的学习,促进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不断提高中医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2012年,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试行)》(教高〔2012〕14号),把具有较为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较强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精神,作为本科中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培养目标,要求掌握中医经典理论的基本知识,并明确提出在课程计划中必须安排中医学基础、中医经典等课程。目前,我国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专业现行的教学计划中,普遍开设了《中医基础理论》、《内经》、《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等中医基础和经典课程。
关于“在中医院校开设古汉语课程,古汉语、医古文两门课程的学时不能少于总学时的四分之一”的建议,教育部将委托相应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专题研究,积极推进中医院校古汉语教学工作。
感谢您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8年9月20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