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提案〔2018〕第101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新时代智慧性和复合性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教育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一是不断加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顶层设计。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次会议是改革开放40年来首次召开的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会上,陈宝生部长代表教育部党组提出了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四个回归”的基本遵循。会议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新时代高教40条),从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形势要求、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过程、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大力推进一流专业建设、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加强大学质量文化建设、切实做好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工作的组织实施等十个方面对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做出了系统设计。
二是不断完善卓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适应我国正在快速迈向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趋势,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优化人才培养结构。20所高校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共培养出毕业生4500余名,支持学生总数累计达8700余名。在新闻传播、法学、医学、农林、工程、教师等教育领域实施系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覆盖1000多所高校,惠及140余万名学生。实施“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覆盖350余所高校、120余家科研院所,每年惠及近17万名学生。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加快培养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统筹考虑“新的工科专业和工科的新要求”,发展新兴工科专业、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推动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主动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挑战,设置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建造、智能医学工程等32种新专业近500个点。认定612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支持建设了一批新工科未来技术学院和产业学院。教育部将推出“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打造覆盖文、理、工、农、医、教等领域的卓越拔尖人才培养领跑计划,以“拓围、增量、提质、创新”为重点,打造“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示范引领基地,全面服务于高等教育强国和国家现代化建设。
三是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推动千余所高校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同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通过创新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仅2018年上半年争取到346家企业的15000项产学协同育人项目,企业提供近35亿元经费和软硬件支持,在解决学生实践能力这个突出短板上取得了新进展,实现了新突破。成功举办三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其中2017年第三届大赛共有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的2257所高校参赛,团队报名项目37万个、参与学生150万人。大赛还开设国际赛道,吸引了美、加、英、日、澳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116个团队报名参赛。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吸收你们提出的宝贵意见,不断完善新时代一流卓越人才培养体系。
感谢你们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8年9月18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