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高建议〔2020〕201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西部地方高校‘双万计划’建设,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建议”收悉,经商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中西部高等教育是中西部发展的战略内生力量,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中西部整体发展能力。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大力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支持中西部高校发展,不断加大对中西部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的支持力度。
一、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2019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18号),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在2019至2021年,建设10000个左右国家级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2019年共认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054个,其中中央“赛道”1691个、地方“赛道”2363个。同时,确定了62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覆盖包括西部地区在内的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方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量超过中央高校。
“双万计划”明确面向各类高校、全部专业,突出示范领跑,分中央、地方高校两“赛道”建设,分认定、认证“两步走”实施。为实施好“双万计划”,教育部制定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推荐工作指导标准,并委托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按程序进行遴选推荐。通过一流专业认定和建设工作,引导高校把主要注意力和精力放到一流专业建设和内涵发展上来,进一步凝练专业办学特色和优势,建设一批能代表中国水平、中国质量的品牌专业,引领带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推动高等教育“质量革命”
2020年,在对2019年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工作全面总结基础上,将进一步推进“双万计划”深入实施,并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推荐工作指导标准基础上,组织相关专家加强调研,正式启动一流本科专业认证标准研制工作。
二、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
近年来,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不断加大对地方高校的支持力度。2016年12月,财政部 教育部印发《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6〕72号),在支持地方高校发展资金、地方高校生均拨款奖补资金的基础上,整合设立“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给予引导支持。在资金分配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向“双一流”建设高校、“部省合建”高校和办学质量高、办学特色鲜明的高校倾斜,支持中西部地区建设高水平大学。2020年,专项资金84%用于中西部地区。同时,在资金使用上赋予地方较大的自主权,各地可统筹用于支持地方高校建设工作。
三、提高人才队伍建设水平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坚持正确导向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通知》(教人厅〔2017〕1号),对高层次人才流动立规矩、树导向,指导和推进高校人才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列出“依赖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抢挖人才”“审核把关不严或出具虚假材料”等多项负面清单,对于违规引才情形提出“通报批评并停止下一年度推荐资格”等惩罚措施。
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实施中,持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力度。印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管理办法》,坚持“向改革倾斜、向一流倾斜、向西部和东北地区倾斜、向青年倾斜、向哲学社会科学倾斜”的工作导向,通过实施放宽申报年龄限制、取消推荐名额限制、同等条件优先入选等倾斜政策,鼓励高层次人才向西部地区流动。特别是对从海外直接引进人才、东部到西部地区高校应聘人才实行正向流动“三不占”政策,即不占推荐指标、不占上会名额、不占入选名额。同时,强化责任追究,加强履约管理,对于聘期内违规离岗长江学者入选者要求解约退出,停发并追回奖金。
针对西部地区的发展需求及阶段性特色,单独设置“区域创新与发展”一级岗位,包含“少数民族地区区域发展”等20个涉及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岗位,促使相关方向人才脱颖而出。指导督促用人高校落实办公实验空间、研究生指标、科研经费等核心配套支持条件,鼓励人才牵头建设学术梯队,实现青年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推进西部高校建立高层次人才发展的长效机制。
下一步,教育部将贯彻落实好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的《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支持高校主动对接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突出优势特色、汇聚办学资源、促进要素流动,有效激发中西部高等教育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推动形成同中西部开发开放格局相匹配的高等教育体系。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9月21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