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835号(教育类265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高提案〔2020〕159号

  您提出的《关于设立国家儿童早期发展研究中心的提案》收悉,现就涉及教育部业务部分答复如下: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教育部历来重视儿童心理和卫生健康发展,重视儿童发展相关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增强教育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开展科学育儿宣传指导

  一是从2012年起将每年5-6月确定为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确定不同主题,组织各级教育部门和幼儿园通过公益宣传片、海报、宣传册、电视专家访谈节目等形式,面向家长和社会宣传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提高科学育儿水平,营造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二是推动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导家长了解3- 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实现家园共育。

  二、加快培养儿科医生等高素质人才

  一是加强儿科学等本科专业建设。2016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增设儿科学专业,批准山西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8所高校开设。目前,已有儿科学专业布点43个。在当前儿科医生岗位吸引力不足的情况下,从“入口”吸引一批优秀生源从事儿科医疗服务,将儿科学专业化教育前移,支持有条件的医学院校举办儿科学本科层次专业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相关领域,还设有学前教育(2019年度增设布点18个,总布点418个)、家政学(2019年增设布点8个,总布点17个)等本科专业。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校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积极申报增设相关本科专业,培养一批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二是积极开展“5+3”一体化儿科医生培养。2016年起,在40所举办“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开展一体化儿科医生培养,设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项招生计划,每校增加30个名额,专门用于招收、培养“5+3”一体化儿科医学人才。

  三、扩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规模

  一是优化发展有关高职专业。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设置有早期教育等相关专业,列举了育婴、早期教育指导与服务等专业方向,2016年又增补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截至2019年,共设置高职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等专业点1050个左右。2019年高职扩招工作中,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是各地增设最多的专业之一,累计增加专业点54个。二是强化职业技能培训。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展“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重点围绕服务国家需要、市场需求、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面向母婴护理、养老服务等技能人才紧缺领域,推进以社会化机制遴选培训评价组织及证书。截至2020年6月,发布73个培训评价组织的92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推动职业院校开展母婴护理、幼儿照护等相关证书培训,引导院校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和针对性。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开展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推动学前教育教科研机构和幼儿园发挥专业优势,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保教宣传和公众教育。继续支持高校加大儿科医生、儿科学、学前教育等有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推动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设置托育领域相关专业,扩大人才培养规模,积极稳妥推动职业院校开展相关证书培训,为儿童早期发展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和人才储备。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9月30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