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745号(教育类318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高提案〔2021〕175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医药交叉学科研究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现答复如下:

  正如您所说,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且领先世界的科技资源,值得深入挖掘并加以提升。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中医药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积极引导和支持综合性院校发挥人才科技优势和多学科综合交叉优势,开展中医药领域科研攻关工作,加强高层次复合型中医药人才培养,有力地提升了我国中医药科研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关于提升综合性院校对中医药科学研究的重视度和参与度的建议

  近年来,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深化医教协同,鼓励和引导综合性院校发挥学科人才与设备资源等优势,开展多学科与中医药学科的交叉融合,通过布局建设科研平台、组织承担科技项目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举措将中医药研究纳入综合性院校的科研体系,进一步加大了综合性院校对中医药科研创新的支持力度,提升了综合性院校对中医药科学研究的重视度和参与度。

  一是依托综合性院校布局建设了一批现代中医药研究高水平创新平台。充分发挥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依托综合性院校建设了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北京大学)、医药生物技术(南京大学)、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中国药科大学)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中医药现代化基础科学问题开展前沿研究,构建了基于天然药物的创新药物研发理论与方法学体系,推动了中药现代化研发模式的转变和创新。同时立足高校特色和优势研究领域,面向国家中医药创新发展战略需求,布局建设了1个现代中药协同创新中心、“方剂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3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中药现代制剂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1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大力推动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研究的结合,为中医药、特色民族医药的传承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提升提供了科技支撑。二是鼓励支持综合性院校积极承担中医药研究重大科研项目。“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在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中,积极支持综合性院校与中医药团队共同开展科学研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十三五”期间,引导组织高校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其中高校牵头承担项目73项,占该专项总立项数的58%。2020年遴选建设了5个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其中4个来自综合性院校)和10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其中1个来自综合性院校),积极推动了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建设。三是促进高校中医药研究成果转化为传染病防控相关药物和技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鼓励支持高校加强中西医协同作战,为疫情防控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中,天津中医药大学张伯礼院士率先提出中医药进方舱,取得良好效果并迅速推广到各方舱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咖啡”金叶败毒颗粒、“协和红茶”中药复方药也在临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关于促进综合性院校与中医药院校联合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建议

  近年来,教育部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相关文件,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综合型院校发挥多学科优势及人才汇聚优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与中医药院校联合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一是出台政策,推动综合性院校加快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4号),明确提出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强力推进医科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同时,特别强调了试点开展九年制中西医结合教育,培养少而精、高层次、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人才;探索多学科交叉创新型中医药人才培养。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20年12月印发了《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教高〔2020〕6号),进一步提出了加快培养中医药复合型人才的具体举措,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试点探索中医学九年制人才培养,试点工作中新增加的招生规模主要用于支持中医药院校与其他高校联合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中医药人才。二是探索实践,进一步创新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鼓励和引导综合性院校与中医药院校合作探索多学科交叉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多学科背景导师队伍建设,推动中医药与理工农医、人文社科的学科交叉,促进中医药与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跨界融合,加快培养既掌握传统中医药理论技能又具备现代医学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中医药人才。三是组织引导,加强面向综合性院校学生的中医药知识文化教育。教育部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综合性院校开设中医药文化选修课,建设校园中医药文化角和中医药文化学生社团,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知识传授、潜能开启、性情陶冶、善德启发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了综合性院校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知识的认同与理解,为综合型院校学生毕业后从事中医药研究等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近年来深化校际合作,通过课程互选互认和优势专业互选,进一步促进了学科交叉融合,加快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的高层次复合型中医药人才。目前,北京中医药大学开设的《国学经典之美》《中药面膜的制作》《创伤与急救基本技能》《耳穴在养生保健中的应用》《肌肉与疾病》《中医药文化审美与传承》《经络腧穴学》《常用急救技术》等8门课程和北京理工大学开设的《智能小车梦工厂》《新能源技术概论》《机器人概论》等3门课程均已纳入校际互选课。2021年9月,两校依托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光电信息科学、工程及制药工程等6大优势专业,积极推动微专业互选,现已完成前期宣传及报名工作。

  三、关于面向综合性院校设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中医药的专项经费的建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4号)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工程,统筹各方资金资源,加强对医学教育投入保障,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改革创新。近年来,教育部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在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中,积极支持综合性院校与中医药团队共同开展研究,组建了一批高层次创新团队,培养造就了一批高水平中医临床人才和多学科交叉的中医药创新型领军人才。

  关于您提出的“面向综合性院校设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中医药的专项经费”的建议,教育部将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进行研究论证。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续发挥综合性院校的人才优势、学科优势和平台优势,加大对综合性院校开展中医药相关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引导综合性院校围绕中医药现代化持续开展科研攻关,支持综合性院校和中医药院校联合培养中医药复合型人才,为现代中医药研究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撑,加快推进我国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21年10月15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俞曼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