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高提案〔2021〕155号
您提出的《关于创新模式促进高校优质课程大规模共享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直以来,教育部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和支持高校通过创新教学模式等方式,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大规模共享,助力提升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正如您所说,经历疫情期间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线上教学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模式已经成为中国高校教育教学的“新常态”。目前,教育部正在采取多种措施,建设优质教学资源、推广先进教学模式、改善教学环境设施、创新教育教学评价和激励机制,努力构建开放共享的发展格局。
一是建设优质资源,发挥示范作用。2019年,教育部启动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以来,已认定了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目前,第二批一流课程申报工作已经完成,广大高校、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高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线上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等申报数量翻番。未来,教育部将对认定的国家级一流课程实施动态管理,对课程实际应用、教学效果和共享等进行跟踪监测,相关课程须持续建设五年,其建设和改革成果在指定的网站上集中展示和分享,且定期更新资源和数据。
二是创新教学模式,探索共享机制。教育部以夯实教学新基建为抓手,支持全国高校积极行动,构建形式多样、主体多元的共享机制,推动在线教学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不断发展。如浙江大学建设以“学在浙大”“智云课堂”、智慧教室、知识图谱为核心的教学评管全流程教学系统,推广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西安交通大学依托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让互联网与大学教学融为一体,通过云课堂和智慧校园系统勾勒学生画像,扎实开展个性化人才培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七所高校发起成立“北京沙河高教园区高校联盟”,积极推进教学资源共享,目前,已有数十门课程实现了校际学分互认。
三是推进慕课西行,加强校际合作。近年来,教育部指导各专家组织积极开展“慕课西部行”“在线开放课程新长征计划”等活动,通过同步课堂、混合式课程等形式,在推动优质资源惠及更多西部地区学生的同时,提升本地教师信息化素养和教学水平。据统计,目前西部地区高校共计参加培训1.6万校次,西部教师接受慕课培训达128.8万人次,东部高校面向西部地区提供了11.5万门慕课及SPOC服务,帮助西部地区开展混合式教学151.9万门次,学生参与学习达1.23亿人次。
四是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技术支撑。印发《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教科信〔2021〕2号),提出建设新型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可信安全等六个基础设施,加强教育设施信息化建设。在正在研制的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促进云网融合,优化信息网络基础条件,推动教育专网和“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建设,普及数字校园,推动学校实现数字转型,以信息化支撑平安校园、健康校园、绿色校园。
五是改革评价机制,吸引师生参与。教育部正在积极探索构建“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常态化保障机制,完善配套制度,推动高校深入落实《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教高厅〔2020〕2号)等文件要求,帮助广大教师适应新型教学环境、掌握在线教学技能,制定在线课程学习学分互认与转化政策,健全教学质量保障联动机制,为教师科学高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支撑和保障,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课程挑战性。
下一步,教育部将深入研究您提出的意见建议,继续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发挥优质课程资源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助力提升我国高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10月15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