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882号(教育类350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高提案〔2021〕154号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虚拟大学”打造新时代来华留学智慧校园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教育部统筹指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开展了一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在线教学,不仅成功应对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停教、停学危机,而且掀起了一场高等教育领域的“学习革命”。2020年下半年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教育部要求高校认真安排好线上教学或其他替代教学方案,提高线上授课和在线辅导质量。很多高校都做好了线上线下两套教学机制并行的方案,保障了国内外学生的学业进展。近年来,教育部采取了多项举措,持续推进在线教育发展。

  一是出台政策,夯实在线教学基础。2020年2月初,教育部出台《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教高厅〔2020〕2号)等文件,并鼓励社会在线教育机构为高校免费提供支持服务。同时,各地、各高校联合课程联盟和平台企业迅速组织了大量在线教学师资培训,帮助教师尽快适应新型教学环境,掌握教学技术,推动网上公益性师资培训与教学研讨在疫情防控期间常态化,对快速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在线教学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确保了教育教学质量。经过疫情的历练,高校积累了面向留学生开展线上教学的宝贵经验,提升了在线教育基础设施水平。

  二是扩大开放,深化国际交流合作。2020年4月,在教育部指导下推出了“爱课程”和“学堂在线”两个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联盟,免费向世界各国学习者提供英文课程资源和必要的教学服务。国际平台的建设,其功能涵盖课程建设、在线学习、在线教学、学习认证和评价、提供学习证明等,从而满足社会需求、国际留学生学习需求。2020年12月,在北京召开首届世界慕课大会,发布《慕课发展北京宣言》,成立世界慕课联盟,构建起高等在线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机制,清华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来自六大洲14个国家的知名大学与在线教育机构作为创始成员加入。2021年2月,联盟秘书处与联盟成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就“全球融合式课堂”(Global Hybrid Classroom)项目举行了视频研讨。与会双方均表示,希望利用在线技术,探索校际间实时交互课程的共享,开拓教学国际合作新模式。2021年秋季,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将联合开设“全球融合式课堂”项目。

  三是加强指导,探索多形式课程共享。教育部以夯实教学新基建为抓手,支持全国高校积极行动,构建形式多样、主体多元的共享机制,推动在线教学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不断发展。对于有多校区的高校,如浙江大学,建设以“学在浙大”“智云课堂”、智慧教室、知识图谱为核心的教学评管全流程教学系统,推广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对于有多高校的区域,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七所高校发起成立“北京沙河高教园区高校联盟”,积极推进教学资源共享,目前,已有数十门课程实现了校际学分互认;对于跨省份情况,如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吸纳了200多所成员高校,联合推动建设优质视频网络课程,建立基于网络视频的混合教学模式,形成优质课程市场化共享机制。

  四是聚焦能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专项培训、项目培育等方式加强广大高校教师的网络素养教育,增强全体教师对数字时代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特点的把握,深化对网络传播规律的认知,提高网络表达能力和传播艺术。实施“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等,着力培育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网络育人工作骨干队伍。

  五是加强认定,推动一流课程建设。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实施了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并要求一流本科课程要“突出创新性”“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加强研究型、项目式学习,丰富探究式、论文式、报告答辩式等作业评价方式,提升课程学习的深度”。目前已遴选并公布了5118门包括线上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以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在内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在教育战线中引起强烈反响,同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示范带动作用显著。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已经申报完毕,在认定工作启动时,为示范推进面向留学生和对外交流的线上教学提供了相关政策支持,例如鼓励支持在“爱课程”国际平台及“学堂在线”国际版上的外文课程申报;新增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申报在国际合作与学术研究中取得良好成效的中英双语课程的类别。

  六是统筹规划,加强信息化顶层设计。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加快建设在线智能教室、智能实验室等智能学习空间。在教育部等六部门共同印发的《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教科信〔2021〕2号)中提出,提升通用教室多媒体教学装备水平,部署学科专用教室、教学实验室,依托感知交互、虚拟沉浸、仿真实验等装备,打造生动直观形象的新课堂。

  下一步,教育部将深入研究您提出的建议,继续鼓励支持相关高校积极探讨“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教育深入融合,推动“互联网+”条件下来华留学教育理念变革和模式创新,利用在线教育吸引优质生源,创新培养模式;鼓励有关高校加强品牌课程建设,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同时,将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推动落实教育新基建,推动“虚拟大学”中在线教学、智慧教室、虚拟实验室等核心要素的进一步发展。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10月15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