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502号(教育类492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高提案〔2021〕136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西部医学和卫生人才培养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正如您所说,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地理区位等因素的制约,与东中部相比,西部地区医学教育发展水平不高,人才培养还不能完全满足行业需求,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高度重视西部地区特别是四川省医学教育改革发展,不断优化配置高等医学教育资源、为西部人民群众健康提供人才支撑。

  一、关于支持西部地区医学教育提升办学层次的建议

  教育部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动支持西部地区医学院校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一是加大西部医学院校省部委三方共建力度。2015年,教育部、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与部分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启动地方医学院校共建工作,先后共建了重庆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宁夏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西藏大学医学院、成都中医药等西部医学院校,教育部在人才培养、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共建院校改革发展,并积极推动共建院校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区域医学教育发展水平。二是提升西部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办学能力。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以专业群建设为抓手,在西部地区支持建设了一批医学卫生相关专业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同时撤销中职农村医学专业,引导有关高校进一步优化医药卫生类专业结构,加强布局婴幼儿托育、养老服务、健康管理等大健康相关专业,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健康的需求。三是提升西部医学院校办学层次。在学位授权审核工作中,对西部地区院校给予政策倾斜,相关院校在申请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学位授权点时,申请条件可降低20%,并把增列事关人民健康的医学类博士点、硕士点作为主要政策导向,为西部地区加快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奠定了基础,从源头上解决高层次医学人才供应量不足的问题。

  二、关于支持西部地区医学院校学科建设的建议

  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高校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支持和推动西部高校在医学领域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一是建设医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目前共建设医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3个,其中中西部地区15个。同时,在中西部地区高校布局建设了1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体系建设。二是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教育部深入开展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工作专题研究,访谈公共卫生领域有关专家学者,听取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校公共卫生教育专家意见建议,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到北京大学开展实地调研。目前已制定了《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指南》,将分区域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探索公共卫生学院与公共卫生机构合作办学模式,着力培养能解决病原学鉴定、疫情形势研判和传播规律研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实际问题的人才。三是加强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2020年12月,教育部与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实施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项目,批准包括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1个单位为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项目立项单位,强化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探索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应用型公共卫生博士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岗位胜任力和医院管理人员公共卫生知识水平。

  三、关于加大西部地区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支持的建议

  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根据西部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求,不断加强订单定向免费生培养支持,持续加大财政投入支持中西部地区医学教育发展。一是加大中西部农村订单定向免费生培养力度。为深入推进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教育部根据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逐步增加招生数量,从2010年的5000人增加到2021年的6499人。11年来,已累计为中西部22个省份3万个乡镇卫生院培养了近6.3万余名定向医学生,从规模上实现了为中西部地区每个乡镇卫生院培养2名本科医学生的全覆盖,探索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发展”的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模式。2015-2020年顺利毕业并履约的3万余名免费医学生的工作岗位基本得到落实,并参加了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18年起,每年约有5千名经过“5+3”培训的订单定向医学生奔赴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岗位,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二是加大财政投入支持西部地区高校加强医学和卫生人才培养。中央财政主要通过中央高校预算拨款体系支持高校改革发展。基本支出方面,赋予医学专业本科生较高的生均定额拨款系数;2021年中央财政加大研究生培养支持力度,实行差异化生均定额拨款,提高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博士生生均定额拨款标准;项目支出方面,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等部分项目支出对中西部地区高校予以适当倾斜。同时,中央财政赋予高校较大的经费使用自主权,高校可结合实际按规定统筹支持医学和卫生人才培养。三是做好中西部卫生人才培养财政保障工作。2021年,中央财政下达卫生健康人才培养补助资金78.7亿元,重点向艰苦边远地区和乡村基层倾斜。支持在中西部省份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培养全科医疗人才。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周期为5年,中央财政每人每年补助8000元。2021年,中央财政共安排补助资金2.56亿元;支持开展助力全科医生培训,对到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工作的3年制医学专科毕业生,经过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合格后,注册为助理全科医师,中央财政每人每年补助2万元。2021年,中央财政共安排补助资金2.89亿元;支持在脱贫县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为脱贫县乡镇卫生院聘用特岗全科医生,聘期4年,中央财政每人每年补助5万元。2021年,中央财政共安排补助资金2.2亿元;支持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每年为每个脱贫县派驻5名医生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中央财政每人每年补助2.4万元。2021年,中央财政共安排补助资金1亿元。

  您提出的“中央财政设立专项,支持西部地区医学院校定向免费培养一批‘社来社去’医学专科生”的建议,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关于“严格控制高职(专科)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的有关精神,中央层面不宜统一出台专科医学生免费培养政策。但各地可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目前,一些地区已经开始试点专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是否在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我们将予以认真研究。

  下一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将加大对西部地区医学院校的支持力度,加快西部地区医学人才培养。支持西部地区提升高校医学教育办学层次;鼓励和支持西部地区开展重大传染病、地方病、高原地区疑难危重症的研究,对新药研发、科研成果应用转化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大西部地区公共卫生人才和基层全科医生培养力度;继续通过现有政策和资金渠道,积极支持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保障西部地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教育部

2021年10月19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刘洋)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