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130(教育类402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高提案〔2021〕133号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推动西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家卫生健康委,现答复如下:

  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支持医学人才培养工作,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教协同,多措并举,大力推动西部地区医学教育改革创新发展。

  一、关于坚持“立德树人”的建议

  正如您所说,西迁精神和抗疫精神是我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尚品格的医疗卫生人才的宝贵资源和生动教材。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医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近年来采取系列举措,不断提升医学生爱国情怀和职业素养。

  (一)强化医学生抗疫精神教育

  2020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教体艺〔2020〕6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包含医学院校在内的各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将其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大力推进“三进”工作,全面融入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协同效应。《通知》还强调,要切实推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构建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加大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力度。持续推进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推动高校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快补齐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卫生、医疗设备等领域的短板。

  (二)强化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

  一是部署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以新内涵强化医学生培养,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要强化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加强医学伦理、科研诚信教育,发挥课程思政作用,着力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精神。二是完善医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其中临床医学类、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等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均明确要求医学生要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人民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同时,在医学人才培养的课程计划中,要求高等医学院校必须安排行为科学、人文科学、医学伦理学等课程,其中应包括心理学、社会医学、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等内容,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三是成立医学人文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年,教育部成立医学人文与全科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依托教学指导委员会,进一步指导高等医学院校深化人文素质、社会科学等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二、关于积极融入“大健康”理念的建议

  正如您所说,“大健康”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为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了崭新的思路与发展空间。2020年《指导意见》对新时期医学教育改革创新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明确提出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强调优化医学学科专业结构,体现“大健康”理念和新科技革命内涵,对现有专业建设提出理念内容、方法技术、标准评价的新要求,提出建设一批新的医学相关专业,强力推进医科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

  为促进医科与理科、工科等学科专业深度融合,加快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教育部积极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设置医工结合相关专业。2018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公布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18〕4号),首次批准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增设本科智能医学工程专业,2019至2021年,教育部进一步批准东北大学等46所高校增设本科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支持高校积极探索当代医学人才培养的中国模式。2021年6月,教育部召开“医学+X”多学科交叉融合调研座谈会,邀请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高校参会,共同谋划推动“医学+X”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 

  三、关于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建议

  正如您所说,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民的关怀,是医学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了服务西部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培养更多人民健康守护者,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不断加大对西部医学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

  (一)深入实施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

  2010年6月,教育部与原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社会〔2010〕1198号),正式启动了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并提出“两免一补”(免学费、免住宿费、补助生活费)政策,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医疗卫生人才。2011年以来,教育、卫生、人社、财政等有关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关于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就业安置和履约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从招生录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业安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薪酬待遇及履约管理等方面形成了推动改革的政策合力,明确提出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推进农村基层本地医学全科人才培养。

  自2010年以来,中央财政支持为中西部22个省份3万个乡镇卫生院培养了近6.4万余名定向医学生,有效缓解了基层卫生人才短缺问题。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招生培养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21〕18号),明确提出2021年中央财政将继续支持中西部地区,计划招收培养订单定向本科医学生6499人,持续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补充全科医学人才。

  (二) 加大西部地区医学人才培训力度

  国家卫生健康委根据西部地区人才培训需求,进一步加大培养培训力度。一是加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力度。2018至2020年,支持西部地区遴选认定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318家(含中医,下同),共招收住院医师8.9万人(含专硕),其中招收全科专业住院医师1.28余万人,累计支持西部地区招收培训助理全科医生9200余人。二是积极开展医学紧缺人才培训。2018至2020年,共转岗培训全科医师2.44万人、儿科医师1650余人、精神科医师2800余人,在岗培训康复科医师1200余人、麻醉科医师900余人、临床药师870余人。三是加强县乡村卫生人才能力提升。2018至2020年,为西部地区培训县级骨干专科医师1300余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类人员17万人,进一步提升基层医务人员能力水平。

  (三)制定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支持政策

  目前,教育部正在抓紧研制《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将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援工作力度,创新对口支援方式,通过建立东中西部高校全国性对口支援对接平台,为包含医学院校在内的中西部受援高校提供咨询指导、输送管理人员和教学科研力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下一步,教育部将根据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支持西部地区落实《指导意见》精神,不断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全力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会同卫生健康部门,为西部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10月15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刘洋)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