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港澳台提案〔2020〕52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香港青少年爱国情怀和国民身份认同的提案》收悉,现就涉及教育部业务答复如下:
增强香港青少年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是坚持“一国两制”,确保爱国爱港光荣传统薪火相传的必然要求,涉及构建青少年的情感认同和理性认知,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
您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等不同角度提出的建议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体现了您对香港未来一代成长的关心和爱国情怀。考虑到您提出的教材教学设计、教师选拔培训、家庭教育等建议主要属于香港特区自治范围事宜,建议您可向特区政府反映有关意见。教育部将以适当方式支持特区政府履行主体责任,着力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切实提升香港教育管治水平,关心、支持、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同时,您对加强内地和香港青少年、教师、家长等不同群体的交流也提出了积极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近年来,教育部注重通过“政策引导、机制保障、项目支持”相结合的方式,积极鼓励两地师生开展互动交流。
一是大力开展青少年交流。教育部于2012年启动了“内地与港澳高校师生交流计划”(“万人计划”),每年资助两地高校合作安排约1万名港澳学生来内地进行长短期交流,参与专业学习、文化体验、社会考察、实习实践等多样化的交流活动。同时,教育部积极支持香港教育局组织学生赴内地短期交流,包括举办多期“香港领袖生奖励计划”“京港学生交流营”等。2014年,教育部与香港教育局合作实施“姊妹学校”项目,支持香港中小学、幼儿园建立校际交流关系,带动师生实现常态性、机制性互动合作,两地“姊妹学校”数量现已接近1600对。
您在提案中提到的学科类竞赛活动是青少年互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教育部及内地有关省份、学校近年来不仅积极面向内地与港澳青少年举办各类竞赛、文体展演等活动,如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艺术节、粤港澳姊妹学校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比赛等;还注重在全国性或国际性学生赛事中邀请港澳青少年参与,如“学宪法=讲宪法”比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为两地青少年交流拓展了平台。
二是深入推进教师交流。在短期访问方面,教育部已连续多年举办“华夏园丁大联欢”“港澳教育界国庆访问团”等品牌活动,每年邀请几百名港澳教师来内地访问,开展教学专业性交流和国情考察活动。在教师培训方面,教育部已支持香港教育局组织了多期香港中小学校长、教师赴内地培训项目,并已将香港教师纳入“‘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邀请范围,使香港教师有机会与内地优秀教师共同接受培训。在互派协作方面,教育部自2005年起与香港教育局共同实施“内地与香港教师协作计划”,广东省教育厅亦与香港教育局自2010年起合作开展“香港英文教师内地交流协作项目”,为内地与香港教师密切合作,深入认识两地教育体系异同搭建了有效平台。
三是积极促进家长参与。您提出的在内地与香港青少年交流活动中吸引两地家长参与的建议具有启发性。此前,教育部曾支持香港部分家长社团来内地访问,未来我们将积极探索新的活动形式,选取适当交流主题,为家长与学生一道参与两地交流创造可能。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工作任重道远。教育部将继续推动内地和香港的教育交流合作,不断扩大交流规模,丰富交流形式,健全合作机制,提升合作质量,为香港同胞来内地学习、交流提供更多便利与机会,为推动“一国两制”行稳致远而不断努力。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9月17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