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第3474号建议的答复

教建议〔2017〕第127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教育扶贫力度的建议》收悉,经商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现答复如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把教育作为贫困学子改变命运、实现人生出彩的根本之策。“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教育扶贫的重大任务、重要使命。2016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明确了教育扶贫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任务举措、保障措施等,作为“十三五”时期教育扶贫工作的行动纲领。您提出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加强贫困地区远程教育等系列建议,与我们当前的政策导向是一致的。

  一、关于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

  目前,国家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覆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学前教育阶段,按照“地方先行、中央补助”的原则,建立学前教育资助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免除学生学杂费,对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并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其中,“两免一补”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已于2017年春季全面实现。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国家助学金为主体,学校减免学费等为补充,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并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建立起以国家免学费、国家助学金为主,学校和社会资助及顶岗实习等为补充的学生资助政策。本专科生教育阶段,建立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校内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的混合资助政策。

  二、关于加强贫困地区远程教育

  2016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召开了全国边远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现场会,部署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工作。一是大幅改善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在“宽带中国”行动和贫困村信息化工作中,优先保障学校网络接入。在“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中,将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作为重点任务和底线要求予以保障。目前,全国88%的中小学实现网络接入,83%的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54%的学校实现多媒体教室全覆盖。二是加快普及信息化教学。持续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推送音乐、美术、英语等数字教育资源,惠及400多万偏远地区的学生。开展了两轮“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共有1000多万名教师参与、晒课730多万堂。三是全面应用教育资源平台。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线,实体资源1407万条,面向广大学校和师生免费开放注册使用。

  三、关于实施贫困地区招生倾斜政策

  持续实施高等教育定向招生专项计划,2012年起所有 “211工程”高校和中央部署高校安排专门计划,面向832个贫困县招生,2016年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人数同比增长21.3%。中职教育实行注册入学等灵活的招生录取办法,将往届初中毕业生、未升学高中毕业生、城乡劳动者、退役士兵等纳入招生范围,为更多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中职教育提供了机会。

  四、关于建立学生基本信息数据库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开展了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已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学前、中小学、中等职业和高等教育的学生、教师、学校三大基础数据库和相应管理信息系统。其中,全国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已建成从学前教育阶段到高中教育阶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和“奖、贷、助、补、偿、减、勤、免”等资助档案库,并实现了数据动态更新。目前,正在开发建设建档立卡学生信息化管理项目,全面摸清建档立卡各学龄段人口的底数。

  五、关于促进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创业

  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落实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政策,实行“一对一”动态管理和服务,为贫困学生推送就业岗位。一是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创业,认真落实毕业生到县以下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考研加分等政策。二是认真做好大学生参军入伍工作,重点落实好“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学费资助、复学升学等优惠政策。三是强化精准服务和困难群体帮扶,充分利用“互联网+就业”模式,持续开展各类招聘活动,为毕业生送岗位、送政策、送指导,要求各地各高校对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四是拓宽贫困家庭子女就业渠道,2014年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实施的《特色产业增收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支持高校毕业生投身贫困地区现代农林牧业建设。2016年中国银监会印发的《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投入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鼓励上市公司结对帮扶贫困县或贫困村,优先录取来自贫困地区的高校毕业生。

  六、关于将学前教育列入义务教育的问题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普及、免费、均衡和强制的特点。由于我国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间较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依然薄弱,城乡、区域、群体、校际差距还较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仍然是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将学前教育列入义务教育范畴,实质是希望解决保障入园机会和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问题。现阶段,各级政府正在集中力量推进学前教育普及、健全成本分担机制。我们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大投入力度,探索实行一定年限的免费教育。一些地方已开始这方面尝试,如甘肃省实行了学前三年免费教育,陕西省实行了学前一年免费教育。

  感谢您对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7年8月22日

收藏
(责任编辑:曹家豪(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