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6218号建议的答复
(摘要)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大对深圳市高等教育支持力度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比照省级政府权限在深圳特区试行赋予更多高等教育管理权限的建议

  现有的国家级计划单列市是指在行政建制不变的情况下,省辖市在国家计划中单列户头,由中央赋予这些城市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目前,我国实行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务院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高等教育事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高等教育事业,管理主要为地方培养人才和国务院授权管理的高等学校”。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再次明确,要“加强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宏观调控。完善中央、地方两级管理体制。”为此,按照法律规定和中央要求,目前中央和省两级管理的高等教育体制不宜做大的调整。

  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教育部对深圳市高等教育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比如你们在建议中提到的,近些年来,教育部对深圳市举办高水平高校和校区给予了特殊的政策支持,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北理工莫斯科大学、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等一批知名高校和校区迅速崛起,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科研支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大力支持深圳市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工作。今后,教育部将继续引导广东省不断提高学科建设质量和高校办学水平,支持按照程序和条件申请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稳步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鼓励和支持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在深高校,积极参与和申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的建设。

  二、关于允许符合条件高校招收直博生的建议

  依据现行博士研究生招生政策,除2010年以前已在教育部备案开展招收直博生工作的高校外,其他博士授权高校均可在本校理、工、农、医学科门类国家重点一级学科的专业内招收直博生。符合条件的高校可依据教育部博士生招生管理办法自主开展直博生招生工作,无需再备案。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加大对深圳高校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支持力度,推动相关高校更好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三、关于提高本科生推免研究生比例的建议

  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是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完善多元招生录取机制、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的有效举措。近年来,教育部不断规范完善推免政策体系,在2006年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教学〔2006〕14号)基础上,2013年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3〕8号),明确“教育部按照有利于提高推免生整体质量,有利于促进推免工作合理有序发展,有利于推动教育改革的原则,以本科教学质量、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动态情况以及优质学科发展情况为基础,综合考虑改革项目、招生规范和历史沿革等因素,确定各高校推免生名额”,不再简单与应届本科毕业生比例挂钩。2016年,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6〕8号)中,又进一步强调“推免工作要立足于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质量核心,突出改革导向,积极支持重点改革项目和重点领域。”

  四、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测和评估的建议

  为保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学位〔2014〕4号,以下简称《办法》),规定每6年进行一轮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获得学位授权满6年的学术学位授权点和专业学位授权点,均须进行合格评估。每轮合格评估前5年由学位授予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自主确定评估方式,着眼于发现问题、办出特色、持续提升质量。每轮合格评估第6年,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同行专家开展抽评。目前,首轮合格评估已进入第5年,各学位授予单位正在梳理总结形成自评总结报告,2019年将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抽评。

  此外,根据《办法》,新获授权满3年的学位点需接受专项评估。专项评估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委托学科评议组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实施,主要检查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完备性,包括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和质量保证等,具体评估指标与内容由学科评议组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根据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实际分别制订。

  常态化的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和专项评估已经成为保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开展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和专项评估有关工作,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强化学位授予单位质量保障主体责任,促进学位授予单位内部质量保障机制建设和质量文化建设,持续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

  感谢你们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18年8月20日

收藏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