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4037号建议的答复

教建议字〔2019〕162号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快递综合服务中心规范高校快递市场的建议”收悉,经商国家邮政局,现答复如下:

  随着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两大行业的迅猛发展,网购逐渐成为高校年轻人越来越重要的消费方式,但随之而来的是高校快递业务的不堪重负和无序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教育部和国家邮政局认真研判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1.出台相关指导意见。2013年国家邮政局发布了《关于提升快递末端投递服务水平的指导意见》(国邮发〔2013〕221号),鼓励企业因地制宜,与机关、学校、管理部门以及第三方专业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投递服务合作。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国发〔2015〕24号)对规范快递进校园工作进一步提出要求,2017年国家邮政局发布《国家邮政局关于加强和改进快递末端服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国邮发〔2017〕49号),提出“争取将智能快件箱和末端投递服务中心等设施列入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推动党政机关、社区、学校为末端设施安置和末端投递作业提供便利”。

  2.成立对应的社团组织。教育部指导中国教育后勤协会,针对校园快递统一派送这一校园服务新业态,于2015年10月成立“校园快递工作委员会”(2017年12月更名为“新业态及快递工作委员会”),明确其职能是,加强校园快递服务创新和规范管理工作的联系与协调,重点组织落实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关于“促进快递进校园”工作的政策部署。

  3.开展专题调研工作。依托校园快递工作委员会,在东北地区、江浙地区、西南地区先后开展调研工作,主要围绕“当前校园快递的现状与问题”“校园快递服务管理工作经验及发展趋势”“如何构建开放、规范、安全的校园快递管理体系与模式”和“制定校园快递管理的标准和规范”展开了深入调研和探讨。通过调研,充分听取学校和企业各方面的意见,掌握了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现状与问题,分析了校园快递发展的形势,为出台有关校园快递管理的相关规范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随后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校园优秀快递服务站”评选活动,积极探索并实践适合校园快递的“集中化、智能化、规范化”综合解决方案,与建议中“建设高校快递综合服务中心”的思路不谋而合。

  4.指导制订校园快递服务领域标准规范。在广泛征求教育部门、高等学校、快递企业意见的基础上,按照行业标准制订并发布了《校园快递服务站建设与服务规范》。标准的出台对加强校园快递服务创新和规范管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营造开放、规范、安全的校园快递环境,有利于提升学校后勤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5.发布校园快递行业发展报告。依托阿里研究院、北邮—中科富创(北京)电子商务与物流发展研究院,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发布了年度校园快递行业发展报告。报告对校园快递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校园快递的发展趋势作出比较客观的判断,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已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国家邮政局连续将推动快递服务进校园工作列入邮政市场监管工作重点,积极推广各地的先进经验。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7年底全国已经有2700多所高校实现了“快递服务进校园”服务,服务方式包括由第三方供应商自建服务站,引入品牌快递入驻等,目前全国已有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武汉大学等200多所高校在快递服务方面实施一体化、多元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努力打造多种模式的校园综合服务平台,为在校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1.校园快递服务模式、合作模式呈现多样化。目前,全国高校中校园快递的服务模式主要以“货架为主的快递超市”和“智能快递柜为主的综合模式”两种方式为主。校园快递的合作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引进第三方专业企业经营;二是学校后勤部门自主经营,利用第三方提供快递服务信息平台;三是学校对场地进行出租,快递企业分散经营。

  2.校园快递服务水平整体提升。校园快递服务模式和合作模式的创新,使校园快递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的转换,从过去较为混乱走向规范化,从单一到多元,从体能到智能实现了许多重要转变。

  3.校园快递服务站平稳运行。2016年,全国校园快递包裹突破15亿个。2017年,全国校园快递包裹突破20亿个,日均突破600万单,再加上O2O及生鲜、蛋糕等同城配送,日均超过100万单,校园最后一公里的日均单量合计已达到800万单。在2018年的“双十一”,全国高校当日快递包裹量达到5300万件,占全国快递业务量12%以上,处于急剧增长态势。智能快递柜与校园物流服务中心的“人+店+柜”模式,有力地保障了“开学季”“毕业季”“双十一”“双十二”等集中收发快递的平稳运行,维护了校园稳定。

  三、下一步工作考虑

  1.指导标准规范贯彻落地。推动《校园快递服务站建设与服务规范》贯彻落地,在解决好校园快递问题的同时,保护好寄递服务用户的个人信息,合理安排快递营业场所和服务设施,进一步落实国务院文件要求。

  2.推动校园快递末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普及。积极争取邮政局、商务部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政策支持,发挥各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支持校园快递运营模式的创新,规范快递末端服务市场的有序竞争,强化行业安全管理,打造政府指导、学校主导、社团组织参与、企业助力的校园快递“末端集中统一”共同配送体系。

  3.推动校园物流体系绿色化建设。结合绿色学校创建行动,强化绿色理念,发展绿色生态链,推广应用绿色包装技术和材料,推进快递物流包装物减量化,探索包装回收和循环利用,减少校园快递非绿色因素的存在,推动校园物流体系绿色化建设。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教育部

2019年9月25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