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947号建议的答复

教发建议〔2020〕448号

  您提出的“请教育部制定‘健康文明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导则’切实推进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建议收悉,经商中央文明办、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现答复如下:

  切实推进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对于实现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教育部始终高度重视相关工作,积极推进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努力实现特殊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发展,促进残疾儿童更好融入社会生活。

  一、在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等国家标准中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规定

  国家标准《中小学校设计规范》规定:接受残疾生源的中小学校,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涉及规范》的有关规定设置无障碍设施。2016年1月,教育部印发《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指南》,对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建设的总体要求、功能作用、基本布局、场地及环境、资源教师等做出了规定。目前,教育部正在修编《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拟对中小学校无障碍设施建设提出以下规定:普通中小学校无障碍设施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置无障碍电梯。接收残疾学生的学校,残疾学生的学习和活动区域应符合《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资源教室建设应符合《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指南》的有关规定。教育部正在配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修编《中小学校设计规范》,拟进一步完善关于中小学校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相关规定。

  二、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作出部署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20〕4号),对新时代进一步加强随班就读工作,完善随班就读机制,提升随班就读工作水平做出部署。其中,专门对接受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学校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提出了要求。要求在区域内选择若干普通学校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接收5名以上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学校应当设立专门资源教室,并按照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指南,根据学生残疾类别配备必要的教育教学、康复训练设施设备和资源教师及专业人员。对其他接收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也应给予相应支持。同时,接收随班就读学生的普通学校要在做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创设促进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相互融合的校园文化环境。

  三、安排中央资金支持学校无障碍设施建设

  近年来,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实施了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资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补助资金、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补助资金、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等中央资金专项,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各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统筹中央资金用于学校无障碍设施建设。“十四五”期间,教育部将继续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实施有关中央资金专项,支持包括无障碍设施在内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四、将无障碍设施建设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中央文明办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设立专门指标,要求学校等公共建筑及设施设有轮椅通道、扶手、缘石坡等无障碍设施,管理、使用良好。2020年,中央文明办会同教育部修订印发了《全国高校文明校园测评细则》,专门设立校园环境建设一级指标和环境规划二级指标,明确要求校园环境整体建设规划、校园功能规划合理,各类设施齐全、标识醒目。在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各地各学校不断加大无障碍设施投入、建设和管理,为特殊群体学习、生活、工作提供方便。下一步,中央文明办将在文明城市、文明校园等群众性创建过程中,进一步完善测评内容和标准,推动各地把关心关爱无障碍群体、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切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五、积极研究吸收采纳有关成果

  教育部将积极关注中国残联与清华大学无障碍研究院制定的《清华大学校园无障碍建设导则》、中国残联与西湖大学制定的《校园通用无障碍环境建设指南》,拟在《中小学校设计规范》修编工作中积极吸收采纳,对形成的实用型无障碍设计成果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加以应用推广,进一步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和设备配置的规定。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教育部

2020年11月3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姚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