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发提案〔2020〕345号
您提出的《关于危险化学品行业高层次管理人才培养的提案》收悉,经商应急管理部,现答复如下: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人才是决定我国危险化学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素。教育部和应急管理部高度重视化工安全人才培养工作,将其作为提升化工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支撑,采取措施大力推进。
一、关于设置危化品安全管理专业,扩大招生规模
《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二条规定,“高等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办学条件和国家核定的办学规模,制定招生方案,自主调节系科招生比例”。招生计划安排以高校为基本单位,确定分学院和学科专业招生计划属高校自主权。教育部鼓励高校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办学能力设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领域相关专业,加快培养社会急需人才。2012年教育部发布实施了新修订的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规定,进一步扩大和落实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自主权。在现行专业目录中,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类下设安全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在化工与制药类下设化工安全工程专业,安全工程专业布点数达185个,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布点数6个,化工安全工程专业布点数3个。2014年,教育部和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化工安全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教高〔2014〕4号),提出优化化工安全专业和人才结构、深化化工安全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等9个方面的具体措施。根据指导意见,委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开办了化工安全高级人才研修班,从中央企业招收具有化工学科背景和一线实践经验的本科以上学历员工,着力培养“知工艺、懂安全、精技术、会管理”的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辐射带动江苏、辽宁、浙江、广东等地的化工传统优势高校和地方企业的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方面,全面贯彻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建设了骨干专业2919个;遴选公布了安全技术与管理、工业分析技术等344个全国职业院校有关专业类示范专业点。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年与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启动“双高”建设计划,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的煤化工技术、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的安全技术与管理被遴选为高水平专业群,率先深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真正培养出急需的危险化学品行业安全管理领域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二、关于加强多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
为加强新兴交叉学科发展,推动学位授予单位快速响应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09年印发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支持学位授予单位在获得授权的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与调整二级学科和按二级学科管理的交叉学科。截止目前,共有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济南大学等多所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设置了爆炸化学及应用、农药化学、能源化学、氟化学化工与技术等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加大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对危险化学品人才的需求。
三、关于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实践能力
2014年起,教育部组织企业支持高校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政府搭台、企业支持、高校对接、共建共享,有效激发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了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的合作共赢。渭南师范学院、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与美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捷冠科技有限公司、青岛中合思创复合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开展了“STEAM教育理念下化学专业(师范)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探索”“分析化学教学团队建设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应用化学专业校企产学合作育人模式探索”等协同育人项目,项目涉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师资培训、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等内容。201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转发了工程教指委制订的《关于制订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学位办〔2018〕14号),明确培养单位应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吸收企业优质教育资源参与研究生教育体系,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产学结合、协同育人,提高校企联合培养质量,导师组应有来自培养单位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指导经验的教师,以及来自企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转发了工程教指委制订的《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方案》,明确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培养。支持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印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发改社会〔2019〕590号),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在向社会公开发布征集培育一批产教融合性企业的公告基础上,遴选了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产教融合型企业,有效推动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为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教育部成立了高等学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国家安监总局培训中心、华北科技学院等行业和高校长期从事安全领域研究和化工技术相关工作的专家担任委员,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进行研究、咨询、指导、评估和服务。研究制定《安全科学与工程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化工与制药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作为专业准入、专业建设和专业评价的依据,推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四、关于依托高校提高在职人员安全管理水平
根据2014年印发的《教育部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化工安全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教高〔2014〕4号),鼓励企业与学校加强合作,采取委托培养、联合办学、短期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对新就业人员进行化工及化工安全知识培训,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岗位需求的专业知识及安全知识培训,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提高安全技能培训。支持化工重点地区特别是新兴化工行业发展较快的地区成立化工职业院校,引导化工企业招生与招工结合,实行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另一方面,应急管理部、国家行政学院、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应急管理部化学品登记中心、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及大批企业和研究院所共同研发制作平台课程,为政府、企业和高校提供在线培训服务,支持化学工业出版社等单位建设化工安全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印发了危险化学品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重点考核内容,进一步明确了相关人员履行安全职责应具备的基本知识要求。组织在全国开展了危险化学品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领导力培训,进一步提升了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履职能力。
2020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下一步,我们将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深入实施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化工安全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培养,推进危险化学品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提升。一是继续加强专业建设,扎实开展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的研制,根据社会需求鼓励高校设置以化工安全和危险化学品管理为特色的专业,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优化专业布局,加快学科结构调整,设立新兴交叉学科门类,支持战略性新兴学科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强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实施“国家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计划,大力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鼓励各地各培养单位设立产业(行业)导师,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队伍建设,推动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三是鼓励有危化品管理培训资质的院校面向行业在职人员开展培训,提升危化品企业负责人、从业人员、安全管理人员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11月17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