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3309号建议的答复(摘要)

  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其独有的回族风俗习惯和伊斯兰宗教特色,成为我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路各国开展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纽带。2012年,国务院批准自治区实施内陆开放试验区规划,为宁夏地区进一步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路各国开展广泛合作营造了有利的环境。

  一、鼓励宁夏回族自治区加大教育对外开放

  教育部充分认识到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纽带作用,积极推动当地政府及高校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特别是阿拉伯国家开展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为提升宁夏地区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创造了条件。

  (一)支持宁夏举办中国-阿拉伯国家大学校长论坛

  结合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高等教育的特点和需求,教育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11年和2013年举办了两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大学校长论坛”。论坛的举办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内高校,特别是宁夏地区高校与阿拉伯国家高校开展校际合作创造了机遇,有力地推动了自治区与阿拉伯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根据全国清理和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关于主办节庆论坛展会的批复意见和要求,教育部不再参与主办“中阿大学校长论坛”。考虑到论坛的举办对于推动中阿人文交流、中阿高等教育的合作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也有着重要意义。教育部将一如既往对论坛予以必要支持,将作为论坛的支持单位,并视情安排有关负责同志出席论坛相关活动。

  (二)鼓励宁夏地区高校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

  自2013年以来,中国政府奖学金生的录取工作全面推行学生与学校双向选择的方式,学生和院校在相互选择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性。建议宁夏地区高校继续努力提高国际学生教育质量和服务管理水平,以吸引更多国际学生到宁夏学习。

  (三)支持宁夏地区高校开展国别和区域研究

  教育部积极支持高校开展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2012年布点了首批42家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宁夏大学阿拉伯研究中心是其中之一。教育部将指导宁夏大学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做好基地的培育和建设,使基地充分发挥教学科研中心、数据应用中心、咨询服务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的功能和作用,服务国家战略和外交大局,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四)推进宁夏与阿拉伯国家汉语教学合作

  宁夏大学于2010年6月在迪拜大学设立孔子学院。截至目前,国家汉办共派出来自宁夏地区的汉语教师28人,志愿者6人。国家汉办还将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宁夏地区高校在阿拉伯国家开设孔子学院(课堂),并将根据阿拉伯国家实际需求,通过派出宁夏地区教师和志愿者,帮助培养本土汉语教师等多种方式,支持阿拉伯国家开展汉语教学工作。

  (五)鼓励宁夏与阿拉伯国家开展教育交流合作

  宁夏具有开展阿拉伯语教学、培养阿语人才的优势,我部将支持小语种专业开展合作办学。希望宁夏进一步加强中阿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升宁夏高等教育质量,养区域性专业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推动宁夏回族自治区加强教育内涵建设

  国家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全面提高包括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内的西部地区加强教育内涵建设和学科建设,提升办学实力。

  (一)推动宁夏地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是优化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布局、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国家重大战略举措。2013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作的实施意见》,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建设资金,并给予一系列政策倾斜,在13个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中西部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实施,各支持1所有特色、高水平的地方大学建设。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规划(一期)》,支持24个中西部省区(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00所地方本科高校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每所入选高校将获得中央约1亿元的专项建设经费和相关政策支持。宁夏大学先后被纳入“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作”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范围。

  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启动实施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目的是在支援高校的帮助下,使西部受援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教师队伍水平和学校管理水平”。截至2014年底,宁夏已有4所高校列入“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仅2013至2015年,宁夏4所受援高校共有114名教师与管理干部获中央财政342万元支持,前往支援高校进修和挂职锻炼;此外支援高校还向教育部申请定向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单独招生指标共计113个,用于宁夏4所受援高校师资队伍的培养。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任巍)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