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628号(教育类254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提案〔2016〕第244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速人才培养 服务‘一带一路’的提案”收悉,经商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自2014年12月全国留学工作会议召开后,教育部积极行动,会同相关部委联合出台了《2015-2017年留学工作行动计划》,对加快培养“一带一路”倡议亟须的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国际组织人才、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拔尖创新人才以及来华青年杰出人才等五类国家战略急需人才作了部署。2015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拟通过加快培养国家亟须非通用语种人才等重要举措,实现所有已建交国家官方语言全覆盖,人才培养、智库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基本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扩大对外开放的新需要。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全面指导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事业的纲领性文件。文件将“加快留学事业发展,提高留学教育质量”作为首项任务来抓,该项任务再次明确了培养“五类人才”的目标。目前,这些文件都在积极贯彻执行的进程中。

  2016年7月13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以下简称《教育行动》)。《教育行动》是国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在教育领域的落实方案,也是《若干意见》的配套文件。该文件已列入2016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部署和“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我国要实施的100个重大项目。

  涉及“加速人才培养,服务‘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措施主要如下:

  一是开展教育互联互通合作。包括:(1)加强教育政策沟通。疏通教育合作交流政策性瓶颈,实现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协力推进教育共同体建设。(2)助力教育合作渠道畅通。鼓励学校间缔结姊妹关系,深化拓展教育合作交流。打造“一带一路”学术交流平台,吸引各国专家学者、青年学生开展研究和学术交流。(3)促进沿线国家语言互通。扩大语言学习国家公派留学人员规模,倡导沿线各国与中国院校合作在华开办本国语言专业。(4)推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建设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与对象国合作开展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研究。(5)推动学历学位认证标准连通。共商共建区域性职业教育资历框架,逐步实现就业市场的从业标准一体化。

  二是开展人才培养培训合作。包括:(1)实施“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为沿线各国专项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和优秀技能人才。以国家公派留学为引领,推动更多中国学生到沿线国家留学。(2)实施“丝绸之路”合作办学推进计划。倡议沿线国家之间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3)实施“丝绸之路”师资培训推进计划。开展“丝绸之路”教师培训,提升区域教育质量。(4)实施“丝绸之路”人才联合培养推进计划。鼓励沿线各国高等学校在沿线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领域联合培养学生。

  三是共建丝路合作机制。包括(1)加强“丝绸之路”人文交流高层磋商。(2)充分发挥国际合作平台作用,支持在共同区域、有合作基础、具备相同专业背景的学校组建联盟,不断延展教育务实合作平台。(3)实施“丝绸之路”教育援助计划,实现教育共同发展。(4)开展“丝路金驼金帆”表彰工作。

  与此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也分别围绕“加速人才培养,服务‘一带一路’”开展了相应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重点开展如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推动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培养的制度保障。二是积极配合教育部推动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出台和落实。三是实施产教融合发展工程,与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相融合,为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提供优质资源。外交部积极配合有关主管部门做好“一带一路”建设相关人才培养工作,包括大力推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进一步夯实知华、友华、亲华的人脉基础;利用中国外交培训学院平台,培养更多“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外交外事人才;配合我部进一步做好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工作,支持相关语种退休外交人员赴高校任教,充实高校非通用语师资力量;推动外交部所属外交学院开设非通用语新专业,建立健全“通用语种+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教育部正在积极推进各单位积极贯彻落实上述相关文件,你们的意见建议对开展相关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将认真研究,在工作中积极吸收借鉴。

  感谢你们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教育部

  2016年9月23日

收藏
(责任编辑:杨霞(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