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建议〔2017〕第78号
您提出的“关于在‘一带一路’沿线重点投资建设国家,中外友好交流中心的建议”收悉,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现答复如下: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历史文化各异、地缘政治复杂,加强教育合作有利于为“一带一路”建设厚植民意基础,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是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方式。您提出的遴选和支持国内一批有条件有实力的高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友好院校合作建设中外友好交流中心,“送教出国” “家门培养”,着眼于长期培养青年学生等建议十分中肯,我们将进行积极研究。现将教育部在上述领域开展的相关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教育部历来高度重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教育领域交流与合作。截至2015年10月,我各级各类学校已在境外举办教学机构和项目共计102个,其中机构4个,项目98个,分布在14个国家和地区。2016年,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以下简称《教育行动》),展现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进民心相通、提供人才支撑、实现共同发展的美好合作愿景。《教育行动》提出实施“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合作办学、师资培训和人才联合培养等四大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培养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华文化,培养当地本土管理和技术人才。同时,《教育行动》提出加强中国教育培训中心和教育援外基地建设等,不断拓展合作交流平台,完善合作交流机制。
二、留学作为对外开放和教育合作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我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为“五通三同”提供人才支撑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配合“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我与沿线国家双向留学,教育部采取了多项举措。
(一)出国留学方面。发挥公派出国留学引导示范作用,鼓励更多国内优秀青年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习和交流,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通用语种人才和国别与区域研究人才培养力度。2016年,我部通过“国际区域问题研究及外语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录取226人前往包括俄罗斯、埃及、以色列等1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内的34个国家进行区域研究,录取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908人,涉及非通用语种37个。2016年,共有7.45万人赴“一带一路”沿线68国留学,其中国家公派近4000人。
(二)来华留学方面。以中国政府奖学金为引领,扩大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规模。教育部明确承诺每年将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奖学金新生名额,并为此新设“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通过部委合作、省部合作、高校合作模式,为沿线国家专项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和优秀技能人才。2016年,共有来自沿线68国超过28万名留学生在华学习,其中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在华学习的沿线国家学生近3.2万人。
三、进一步发挥孔子学院在中外友好交流中的重要载体作用。截至目前,孔子学院总部已在全球140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13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孔子课堂。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51个国家设立134所孔子学院和130个孔子课堂。下一步,教育部将指导孔子学院总部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需要,特别是在尚未设立孔子学院的国家,以及在丝路支点国家、国际产业链中心城市增设孔子学院(课堂)。同时,努力扩大办学规模,加大孔子学院奖学金支持力度和本土汉语教师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实效,大力支持有需求有条件的孔子学院开展职业技术培训,为中资企业融入当地和本土企业开展对华贸易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和示范效应,选择若干汉学研究基础较好的孔子学院建立“一带一路”智库,支持沿线孔子学院举办学术会议、出版专著等。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教 育 部
2017年9月19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