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第2147号(教育类203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提案〔2017〕第143号

  您提出的“关于高等院校进一步推进国际化办学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规模与质量并行发展

  2010年,教育部发布了《留学中国计划》。根据《留学中国计划》的精神要求,来华留学量的目标是到2020年达到50万人次,质的目标是打造中国留学品牌,工作方针是“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目前《留学中国计划》实施过半,我们在推动来华留学生规模稳步增长、层次不断提高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2016年,来华留学生规模突破44万,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共有13万外籍学生在我国学前教育机构和各类中小学就读,各级各类外籍学生总数已逾57万。在规模稳步扩大的同时,教育部加强来华教育与管理的标准体系和质量保障机制建设,由政府主导,制订出台国家层面的来华留学教育质量标准和专业教育质量标准,鼓励第三方行业组织制订行业协会认证标准,建立预科教育标准、入学考试标准和专业培养标准,在出台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完善激励、认证、评估、督查等质量保障机制,努力做强来华留学事业,推动建立中国留学生质量和管理保障制度。

  二、关于优化留学生生源结构和国别布局

  十八大以来,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华攻读学历课程,学历生和研究生占比实现双增长。2016年在华学历生人数达21万,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47.4%,比2012年提高7个百分点;硕博研究生人数达6.4万,占总人数的14.4%,比2012年提高3.4个百分点。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数量增长明显。2016年,沿线68国在华留学生共284,309人,同比增幅达11.76%。

  教育部在总体招生政策上既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又兼顾教育发展实际,对于不同生源地区有针对性地开展招生工作。(一)亚洲地区。教育部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2017年专门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通过部委合作、省部合作、高校合作模式,每年额外提供3000个奖学金名额,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专项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和优秀技能人才。教育部将对亚洲地区予以政策倾斜,进一步提高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和学历生的比例,欢迎更多沿线亚洲国家的优秀学生来华学习。(二)欧美地区。结合我国当前教育发展情况,以招收短期生为主,通过以短带长,逐步吸引更多长期生来华学习。目前,教育部通过中欧学分生、中美学分生等项目,鼓励欧美地区国家生源短期来华学习,对项目学生予以资助,并实现学分互认。(三)非洲地区。中国政府历来重视与非洲国家开展教育合作与交流。2015年,习近平主席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时宣布,未来三年为非洲提供3万个奖学金名额,着力支持非洲破解人才不足的发展瓶颈,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据统计,近五年来,我国共向非洲各国提供了40349个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2016年,我国向非洲各国提供了10036个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按照年均增长率超过10%的趋势,我国将积极落实好领导人“未来三年为非洲提供3万个奖学金名额”的承诺。教育部专门针对非洲国家设立了中非高校20+20计划、中坦交流专项奖学金、中埃交流专项奖学金、中莫交流专项奖学金等项目,此外,“一带一路”非洲沿线国家的优秀青年学生也可以通过“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得到资助来华留学。

  三、关于推动地区协同发展,不断提高生源层次

  为适应国家发展新常态,服务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2017年,教育部在“高校研究生项目”上有所创新,重点支持我国综合实力较强的院校发展来华留学教育,限招硕博层次留学生,旨在吸引国外高层次人才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学习。此外,为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教育部新设“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主要招收本、硕、博层次留学生,我国289所奖学金院校均可申请。

  教育部高度重视中西部地区来华留学事业发展。2016至2017年,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等14个省、区(市)签署了“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基本实现与“一带一路”主要节点省份共建教育行动合作平台的全覆盖。下一步,教育部将对合作省(区)予以政策支持,引领与推动签约单位发挥其区位优势和地方特色,协作推进当地来华留学事业的发展。

  您关注来华留学事业发展,所提出的“关于高等院校进一步推进国际化办学的提案”对我们相关工作的推进具有积极意义。下一步,我部将参考吸纳您的意见,在国家层面做好整体谋划,加强综合协调,并要求省级政府完善本省来华留学发展规划,要求高校严把招生关口,保障生源质量,提高师资水平,提升培养质量。同时,鼓励高校走特色发展之路,围绕本校学科优势开发品牌课程和品牌项目,在高层次来华留学人才培养方面下更多功夫,打造一批来华留学的品牌项目,进一步提升来华留学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我国实现从“留学大国”到“留学强国”的转变。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7年10月24日

收藏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