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838号(教育类280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提案〔2016〕第272号

  您提出的“关于取消中考制度 实行高中免费义务教育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中小学学制

  从新中国建立初期到上世纪90年代,我国中小学学制变动频繁,小学学制在五年和六年之间的变动多达七次,普通初中、高中的学制在二年和三年之间也多次变动,初中还曾有过较大范围四年学制的实验。

  梳理分析我国历次中小学学制调整原因,可以发现,学制变化受当时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影响极为明显,当强调发展速度、快出人才,或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时,一般会有缩短学制的要求;当强调教育质量、增加教育内容,或社会就业压力较大时,一般会有延长学制的要求;学制变动还与入学人口高峰等诸因素有关。实际上,制定中小学学制最应强调的首要因素是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但却往往被忽视。如十年动乱期间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从小学到高中曾实行十年一贯制,学生高中毕业时才十六七岁,属未成年人,多数学生还不具备走向社会独立工作、生活的能力,这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从历史经验看,变动学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质量问题和人才培养问题,每次学制变动都必然引起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校舍建设、教师队伍结构调整等系统变动,对学校管理和教学秩序带来较大冲击。按照《义务教育法》“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规定和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规范义务教育学制。国家将整体设置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的要求,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是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普通高中课程按三年设置。这一学制安排是经过长期实践、反复调整后逐步建立的,基本与当前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基本符合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

  二、关于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

  关于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的问题,教育部进行过专门研究,也广泛听取过社会各方面意见,大家普遍认为目前条件尚不成熟。主要考虑:一是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普及、免费、均衡和强制的特点。由于我国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间较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依然薄弱,城乡、区域、群体、校际差距还较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仍然是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二是目前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尚未全面普及,投入保障机制还不完善,学校发展很不均衡,在这种情况下将高中阶段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强制学生入学,可能引发一系列管理和社会问题。目前,一些地方开展了普通高中免学费的探索,但还不是纳入义务教育。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为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教育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计划,将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行整体设计、系统谋划,明确普及的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指导和推动各地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满足学生接受良好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

  三、关于取消中考

  从目前来看,我国高中阶段教育还没有完全普及,高中学校又分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为了保证公平、公正,学生上哪所学校,谁上优质学校,还需要通过相应的考试进行选拔分流,保障基本的教育公平。我们理解您提出取消中考的建议,是希望能够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整体规划、多措并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2014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要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教育部将与近期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导地方逐步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全面考查、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机制,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既要看学业成绩,也要看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情况,克服唯分数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同时,我们还将推进课程、教学、评价等各项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关于中等职业教育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国经济发展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实现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同时,2015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8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0%,不是所有孩子接受高中教育后都有机会进入高等学校就读。需要在高中阶段进行合理分流,实现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下一步,我们会努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吸引力,合理分流初中毕业生,发展高质量的、可持续的高中阶段教育。

  我们将在工作中认真研究吸收您的意见和建议。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16年9月20日

收藏
(责任编辑:于淼)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