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3272号建议的答复

教建议〔2016〕第176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让‘万众创新’植入孩子们的意识的建议”收悉。经商科技部、文化部、财政部、共青团中央,现答复如下:

  培养创新人才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增强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是《教育法》对教育的要求,也是全社会对教育的期待。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从国家层面明确了要求。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中央各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各有侧重,多措并举提高创新教育实效性。

  一、加强中小学创新教育课程设置

  教育部积极发挥中小学课堂的阵地作用,在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把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明确为培养目标要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提出“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提出“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同时,中小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目前,教育部正在组织研制《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将对进一步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

  根据课程方案,中小学各学科都根据学科特点,对创新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学科教学强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如: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要求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制小玩具、小礼物或布置环境等来丰富和美化生活”“能根据需要动手做简单的道具、小模型、小物品等来开展活动”;小学科学课程要求学生“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不迷信权威”“尝试制作酸奶、泡菜”等;美术课程要求学生“选用各种材料进行工艺制作(如玩具、风筝、陶艺制作等)的练习”“学会雕、刻、塑等基本雕塑方法”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提出了“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创造为核心的课程,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享受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设置技术与设计必修内容的基础上,安排了电子控制技术、建筑及其设计、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服装及其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等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学习。2014年,教育部启动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在相关课程标准中进一步强化创新教育要求。如:正在修订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拟安排“开源硬件项目设计”等创客教育内容,旨在通过开源硬件项目的设计、实施与作品创作,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可持续学习能力。

  此外,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还留出一定的课时空间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当地的特点和需要安排课程内容。许多地方和学校,如:山东省章丘四中,积极开发科技与创新、纸艺创新制作、发明与创造等特色课程,加强创新教育,增强育人效果。

  二、开展丰富多样的创新教育活动 

  共青团中央指导各级团组织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创新教育活动。2004年,利用邓小平同志生前全部稿费,设立了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同时开展“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选表彰活动,奖励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或显示较大潜力的在校大、中、小学生。同时,还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相关工作:一是每年支持50个地市级团委举办中学生科技创新竞赛项目,包括机器人大赛、科技创意大赛、科技作品竞赛等;二是从2014年起,支持中西部地区中小学校科技创新实验室,每所学校支持30万元,并命名为“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三是从2014年起,举办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营,组织青少年科技爱好者互相学习交流。此外,共青团中央还配合中国科协开展“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联合中国关工委开展“五老教科学”主题活动,指导少先队员开展“我的创造梦——小实验、小课题、小创新、小制作、小技能”实践活动,普及推广“少年科学院”活动,鼓励少先队组织建立“红领巾科技小社团”等。

  三、积极发挥考试评价的导向作用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意见》提出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内容中,考察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考察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在社会生活中动手操作、体验经历等情况。《意见》指出,学生要如实记录本人参与创新活动的信息并提供事实证明材料。材料可在公示审核后,提供给高校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

  目前,教育部正在积极推进中考改革,将逐步建立基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的多元录取机制。学生的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可以记录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参考。同时,各地在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中有一定的自主招生名额,用于招收具有音乐、美术、科技等特长的学生,为具有特长的学生开辟了升学通道。

  四、积极开发创新教育社会资源 

  科技部积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策部署,为中小学开展创新教育提供了条件。一是召开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加快发展众创空间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视频会议,及时部署推进工作;二是指导各地依托国家自创区、国家高新区、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开展众创空间建设,备案批复496家众创空间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和服务体系;三是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吸引31784家创业企业和团队参赛,促进创业投资近100亿元,银行贷款授信逾200亿元;四是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众创空间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支持骨干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发挥优势,创办高水平、专业化的众创空间。开展这些工作客观上为教育部门开展创新教育提供了条件。下一步,科技部将与教育部加强合作,探索利用众创空间开展创新教育的有效方式。

  文化部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制作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独特作用。2008年,文化部、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关于在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活动的通知》,鼓励中小学生在实践中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综合素质。

  根据党中央、全国人大和审计署对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提出的限制性要求,财政部从严控制设立引导类、救济类、应急类专项,不重复设立绩效目标相近或资金用途类似的专项转移支付。近年来,财政部在安排教育转移支付资金时,除党中央和国务院有明确要求外,一般不再设立新的教育专项。

  感谢你们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教育部

  2016年10月12日

收藏
(责任编辑:杨霞(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