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7928号建议的答复

教建议〔2016〕第495号

  您提出的“关于在我国中小学教材中加大中华民族英雄等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教育部历来重视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并坚持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同时,要求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将其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现行语文、德育、历史等学科国家课程教材中,有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得到较充分的体现,相关知识内容有机渗透在每个年段、多门学科的课程教材之中。

  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以下简称三科)教材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体现国家意志、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而特殊的作用。2013年以来,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组织专家精心编写了义务教育三科教材,聘请了学术造诣精深、德高望重的一流专家担任总主编。今年9月秋季学期已经在小学、初中起始年级投入使用。

  新编三科教材编写坚持德育为先,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革命传统、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法治教育等;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青少年认知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坚持继承发展,教材内容既保持相对稳定,使经典篇目世代相传,又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新编语文教材通过精选古代经典作品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编写中,深入挖掘经典名篇,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小学语文有古诗文124篇,比原人教版增加55篇;初中语文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人教版也有所提高。新编语文教材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从选文看,既有《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狼牙山五壮士》等传统经典篇目,还增加了《开国大典》《七子之歌》《黄河颂》《我爱这土地》等文章;从数量看,小学40篇,初中29篇,涉及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领袖,雷锋、黄继光等革命英雄人物,以及钱学森、邓稼先等著名科学家。同时,还有鲁迅、茅盾、闻一多、艾青等著名文学家的选篇。

  新编历史教材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一是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到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二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使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硕成果;三是通过具体史实的叙述,凸显历史课程在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土意识教育、法治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功能;四是依据课程标准,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使学生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掌握历史上重要的、基本的史事;五是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注重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新版教材对各阶段的历史都选定了突出的主线,以显示历史发展的主体和关键问题,并围绕各时期的主线遴选史事。例如:中国古代史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为主线,选择了秦统一中国、汉武帝巩固大一统、隋唐的统一等主要史事;中国近代史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为主线,选择了两次鸦片战争、抗击八国联军、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主要史事,特别是客观讲述了南京大屠杀这段沉痛的历史,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国现代史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为主线,选择了三大改造、改革开放、中国梦等主要史事;世界史则呈现世界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和人类历史进程的总体趋势。教材中尤其是对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领导作用叙述比较全面系统,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此外,选取了大量的史事,对我国固有的领土和领海主权进行了详细说明,以增强学生的国家主权意识。

  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主要通过以下方式体现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依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认识核心价值观;二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由近及远,结合学生不断增长的年龄和阅历,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核心价值观;三是采取循环往复、螺旋递进的呈现方式,强化教育效果,引导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层层推进;四是设计多种活动形式,促进学思并举、知行合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特别注重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相结合,既注重了传统节日、民俗、传统礼仪、积极的民间文化等方面的教育,也注意使用古代诗歌、传统格言及谚语等题材对儿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如:《快乐过新年》《团团圆圆过中秋》等,还专门以“骄人祖先、灿烂文化”为单元,集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教材富有中国文化风格和精神气息,帮助学生建立起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的精神链条,在完整的历史文化脉络中涵养当代中国少年儿童的品德。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知识领域融合起来,囊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治教育、国家主权意识教育、国情国策教育、国际交往教育等,整体建构教材的内容体系。

  新编义务教育三科教材更加突出了育人导向,符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既传承经典又富有时代气息,既遵循学科规律又贴近学生实际,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实践性有机结合。新教材投入使用之后,还将组织专家进行持续的跟踪研究,在实践过程中,及时修订完善,不断提升教材质量。

  按照工作安排,2014年教育部启动了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高中新课程标准系统设计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和学科素养,调整了学科内容,增加了学业质量标准。预计新课程方案和20个学科课程标准将于今年底提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进行审议并正式颁布。

  高中新课标审议通过后,将立即全面启动高中教材修订工作,对教材主要编写人员政审把关,培训编写者把握课程标准要求,指导编写者制定教材修订方案等。高中教材修订重点是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特别要把党的教育方针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内容落细、落小、落实。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16年10月11日

收藏
(责任编辑:杨霞(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